多少中国作家曾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10月11日,被誉为“怀揣中国本土幽默的山药蛋派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最小的政务微博、重庆“广普镇微政务”惊呼:“对于乡镇来说,莫言笔下永远的主角——中国农民和土地,将走入全世界的目光中。”
有人翻检出莫言今年5月在家乡的一首打油诗,赞叹文学大师的乡土本色:“我回高密,浇麦抗旱。一片白霜,水里含碱。我爹保证,亩产过千。新麦蒸馍,味道香甜。石磨火烧,高密特产。怀揣两个,临危不乱……”过来人念念不忘的,是他上世纪80年代的“红高粱”家族小说,表现了草根民众对苦难的承受和内心的狂放。当年拍摄电影《红高粱》的一张照片在网上热传,莫言与导演张艺谋、男主角姜文都是年轻气盛光着膀子,村姑妆扮的巩俐笑眯眯立于一旁。网民调侃:“如果来一老道说:你,将来拿戛纳奖;你,将来拿威尼斯奖;你,拿金熊奖;至于你,诺贝尔文学奖。估计谁都会以为是天方夜谭吧。”
根据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此前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中国作家是沈从文,因1988年早去世几个月而失之交臂。网上猜测其他可能获奖的作家,包括鲁迅、巴金、王蒙等。但获奖不完全取决于作家自身的优秀,还有赖于作品在西方文化圈的广泛传播和认同,而中国对西方的翻译出版和文化交流尚不发达。更重要的是,社会为作家提供自由挥洒才华的宽松氛围。
1949年后,沈从文放弃小说创作,转而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革”中挨整扫厕所。“文革”后,一名女记者拥着沈老的肩膀说了句:“您真的受苦受委屈了!”不想沈老突然抱着女记者的胳膊,像孩子一般嚎啕大哭起来。莫言小说《丰乳肥臀》出版时也曾引起非议。有老干部仅仅看到书名,就要举报“黄书”,被《人民日报》老社长秦川劝阻:“你又不懂文艺,瞎掺和什么?”
铁凝主持的中国作协,没有重复当年以组织化行为围剿某个作家或作品的荒唐,促成诗人北岛的回归。当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去魅”和“脱敏”,我们可以在网上放言其得失时,不妨也给中国作协的努力一点掌声。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