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10月13日报道,在连续26年收费后,河南省第一条收费桥梁——郑州黄河公路大桥10月8日起永久免费通行。然而记者调查显示,免费后,收费站所有闸口都处于开启状态,收费人员全部撤离,挡车器、监控摄像头等原有设备也拆除完毕,这直接导致连日来一些超载货车纷纷闯关过桥,畅通无阻。
撤走所有工作人员和设备,当地相关部门当真是免费得彻底,不仅钱免了,管理也一并免了。有钱拿的时候就管一管,没钱拿的时候就“大撒把”——你们不是呼吁取消收费吗,现在不收费了,管理也免了。
同样是因为收费问题,这几天,还有一座桥引起舆论关注——今年7月,宁夏吴忠黄河大桥辅道桥撤销了存在10年的收费站后,当地政府部门又在桥两端设置了路障,行人和车辆想到对岸办事,只能绕行3公里外另一座收费桥。媒体10月14日的报道中,宁夏公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还称,封路是因为这条路与高速公路并行,中间只用隔离墩分开,怕车辆伤及行人不安全,10月15日就改称这两条辅道本就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当年因为车流量少才隔离出来供群众使用,如今车流量增大、安全隐患也大,于是要将其重新并入高速公路使用。
后一个说法似乎可以平息公众“免费就封路”、“封路为增加新桥收费”的质疑,若不是触动了人们对路桥收费问题的敏感神经,导致质疑、指责不断,真相不知道还在哪儿转悠呢!既然有关部门早就掌握了相关情况,为何不早点儿出来说清楚,偏要搞得如此沸沸扬扬?
类似之事屡生风波,说白了还是“无利不起早”在作怪——有利可图的时候纷纷上前,没利可图的时候找个借口甩手不管,这是政府部门应有的作为吗?
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对于公众而言原本就该是免费的,即便一些高速公路因当时修建时的经济条件所限、如今必须以收费的方式来还贷,免费依然是大势所趋。因为公众已经以纳税的形式支付了建设、使用这些公共设施的成本,因此,诸如普通道路、桥梁、路灯、信号灯之类,路政部门、交管部门能说对它们的破损没有管理之责吗?时下,不少城市的公厕、公园、博物馆等都开始向市民免费开放,如果相关部门都以免费为由不再行服务、管理之责,那这些公共场所的环境和卫生状况恐怕早已让人望而却步了。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