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将至,各级政府为弱势群体送温暖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让群众深深地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对这些受助对象来讲,一副手套、围巾、帽子、一床被子、一袋面粉、大米、肉、油等外加几百元钱,也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但是他们更想得到的,应该还是如何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不再成为受助对象。
送温暖活动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弱势群体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每年的冬季都会送去党的关怀。关爱弱势群体程度如何,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愿我们的社会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热情,让所有的困难群众都感受到温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社会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温暖,体味到人间真情时,构建和谐社会就又迈出新的步伐了。但是,送温暖活动不能唱“四季歌”,此时一过,再无人问津。送温暖活动是需要的,但党和政府更需要的是各级组织要时刻想着怎样让他们从根本上脱贫,送去“温心”。各级组织要根据群众需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从政策、资金上灵活运用,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要从加强科技、技能上的培训,提高贫困户的素质入手,让他们真正学会一至两门技术,掌握“造血”本领,达到长期脱贫的目的。当然,作为弱势群体本身,也要转变观念,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要树立起战胜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主动出击,通过政府的帮助,让自己学到更多技能,争取到更多的脱贫和就业机会。
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在送去棉衣、棉被、面粉的同时,最好帮助贫困户制定来年如何脱贫的计划,让他们在感到温暖的同时,也看到脱贫的希望,增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不是暂时的,而是长远的,这样,贫困户的身心都感受到了温暖。扶贫帮困要摆在各级领导议事日程上,不断探索新方式,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
万民(文)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