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海书法艺术
学书有得自于天然者,其下手便见笔意,然以通身精力赴之,天资敏悟者常抒情达意,敦厚朴实者则多崇尚规矩,多执一隅之偏,而聪明人肯下笨功夫,寥若晨星矣。
田新海君自幼随其父亲习书,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原上海杨浦人也,现居于宝山淞南。于2005年创办翰逸书院,倾心法书专职教育,众多弟子皆摘得上海乃至全国大奖,佳绩斐然。
书有所谓启示他人者,莫过于启示自我。抒情畅意,自悟自证是也。古人云“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亦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之意。
然新海君作行书,先习二王法帖,此所谓正本溯源是也。唐宋以下诸法帖,其亦必读心临,所谓一门则囿,穷究变化可也,惟刻本慎习,恐堕阁贴末流。至于取魏晋之笔法,吸唐宋之文理,收明清长卷轴之气势,融会贯通,整合一体,取法高古。正书则先入唐楷,后追魏晋,然将眼光投射至魏碑之中,以清包世臣、康有为为例,取碑学“伐木开道,作之先声”之旨,深明其理,以“十年磨一剑”,矢精专一,笃志不分,沉酣于金石碑版,龙门石窟,《墓志铭》《摩崖》《造像记》诸碑之中,而《张黑女》《张猛龙》《李壁墓志》《元略墓志》,质朴凝炼线条、结构及金石气更使他如痴如醉,日夕寝馈其间,探究贯注,久之则思通神明,渐入一佳境。
史迁著言,文以载道,屈子行吟,诗以言志,书未传也。惟右军《兰亭》,东坡《寒食》,书文壁合,寥若晨星,高山仰止,求之何其难也。新海以为:临碑文,录唐诗宋词也宜诵之,录其诗词,则以心背诵,久之变通,则明其词意,乃书文皆得也。
故新海君每每读帖研究之余,随将酽墨素液,倾于端州盈尺古砚之中,金笺玉帛,铺陈于书案之上,水墨洇晕,异香扑鼻;提笔临池,意气磅礴,此际必佳。此乃古人所谓“五合”之上乘境地也。
新海君能得法书之奥,“为正体变态之宗”,方不失松滞,圆见庄严,质朴粗犷,刚劲典雅,以免流于俗野。犹以李白之月下独酌,与前贤《书论》书作中无、乐、高、峄、兮、玩、偃等字,似断金切玉,沉劲痛快,结构险峻多姿,如熔铸方圆,从容有度,绵密舒展。通篇姿态散逸,字形趋扁,横向伸展,皆有《姚伯多兄弟造像记》《东魏郭挺墓志》《北魏穆景胃暮志》等碑迹可寻,颇受行家青睐。书作曾在2013年中国书协主办展览中入展《首届全国楷书大展》、获上海市第七、八届书法等刻优秀奖(最高奖)、2015年入展市书协书法进京展、2015年获上海市机关书法展一等奖。
余临魏碑有感,尝作七言绝句曰:“朝夕临池拙亦安,取之形易得神难。早先两爨碑浑穆,人弃吾研道法宽。”新海天分与勤奋结合,择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六朝碑版溶为一炉,既能形神兼得,且道法更宽。余深信君陶淑风雅,静以会神,动观其变,自能深入堂奥,入新高境也。
岁次丙申正阳月马双喜撰
【编辑 杨信】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