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60岁的周选再次来到湖北明鉴法医司法鉴定所,与负责人协商赔偿。2015年10月10日,“明鉴”出具了一份和周选有关的鉴定报告,周选对鉴定程序存疑,于是花了半年自学司法鉴定程序及《神经疾病护理学》等知识,多次请假到北京向司法鉴定专家请教,找到问题后依法投诉;省司法厅调查后,认定湖北明鉴法医司法鉴定所鉴定程序违规。(11月12日《武汉晚报》)
这是又一起把民众逼成专家的例子。
法律是这个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说到家,民众实在没有别的办法的时候,才会选择去和法律打交道。但就在这最后一道防线中,民众如果还要成为专家才能得以维权,实在让人五味杂陈。
司法机关,显然比普通民众具有更加专深的专业知识,拥有更加专业的检测设备与手段,也具备合法的调查资格与权力。因此,他们必然比民众更能找出司法鉴定的答案。就算一些专业知识给民众讲也可能民众弄不明白,但至少应向民众明示司法程序。
这并非个例。
2006年11月14日的《重庆晚报》报道,为了打赢官司,周泽桂熟读78本医书和20多本法律书籍,记笔记近十万字,还写出一份“医疗事故鉴定报告”,经过8年努力,成为医学和法律的“双料专家”后,终于等来胜诉的判决书; 2009年4月17日的《成都商报》报道,为了帮儿子维权,本对法律一无所知的父亲苦读6年,最终通过了号称中国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考试。虽然患儿已上大学,但维权还未结束。
当与司法工作无关的老百姓被逼成司法鉴定专家,无论怎么解释,恐怕都不能算是一项值得庆祝的普法成果。
这些年,老百姓“自学成才”成为专家的例子被屡屡报道。
要吃得放心,你要成为食品安全专家;要买房,你要成为工程专家;家里有个孩子上学,能逼着你成为教育专家。或者这还不够,你还要成为医学专家、讨薪专家、旅游专家、防诈骗专家……
如果民众遇到问题,一个疑点一个疑点地去发现、去追问,去求证,去想“绝招”,都被逼成各式专家,只能说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短板,还有不到位之处。
你投诉某个食品有问题,有关部门告诉你,要到大超市去买;你投诉买的房子有问题,他告诉你要货比三家;你抱怨家长必须会做手抄报、会用APP、还得懂艺术、善解题、会养蚕,说家长真累,他说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你投诉被民营医院误诊,他说看病要去公立大医院。有市民投诉某市水务服务的霸王条款,市政府网站的市长信箱回复:“你好,来信收到,凡事都有第一次,多谢你的批评。”;一位市民咨询“能否早些公布中秋的放假时间”,某市教育局给出了回复,内容只有五个字:请百度一下……
如果某些政府部门不努力提供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不能加强监管责任,不能勤政为民,只强调或依赖民众的个人自救或互救,那还要这些部门干啥?就算是人人精通十八般武器,学富五车,比专家还专家,那同样也有专家解决不了的难题。
又快到年底,每到此时,很多政府部门都会例行总结一年来为民众办了哪些好事。也希望同时公布一下,一年来民众有哪些事最不满意最难解决,怎样把这些事办好办实。
【责任编辑 赵学光(当代商报社北京运营中心特约记者)】
来源:中国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