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江苏消息(严忠诚、薛爱华)今年以来,涟水县县、乡两级进一步建立协同办理平台和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明确了部门承接办理程序和时限,为急难群众挚起精准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的一片蓝天。从今年七月一日以来,全县城、乡保障线标准已分别由每人每月490元、370元分别提高到520元、400元,全县第四季度已有15177户32232人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保障范围 ,许多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生活发生特殊困难的急难群众得到了县、乡民政部门的精细、精准、及时、迅速救助,广大困难群众称民政工作者是救急救难的“及时雨”。
大东镇南严村中心组村民严汉高,夫妻俩一年前生活状况一般,没想到去年2月,妻子周井梅突然患病,经涟水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脑肿瘤,花去医疗费4.8万元,导致周家生活发生较大困难,大东镇民政办得知情况后,立即给予该户申请办理临时救助,使周井梅夫妻俩深受感动;五港镇黄码村黄码组村民张恒城头脑不好,妻子重残,户籍在响水,并在响水享受重残补贴,2016年8月1日,张恒城起早外出,不幸掉入河中溺水身亡,镇民政办一面帮助安排张恒城的丧葬事宜,一面为张家的祖孙3人申请办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义兴镇苗戴村庄刘组村民龚文丰全家6口人,龚文丰和儿子龚成桂在外打工,但因女儿龚玉菊2012年12月起就患上了红斑狼疮,一直辗转于涟水、淮安、镇江等医院治疗,每次要花几千元医疗费用,龚文丰父子打工挣来的钱入不敷出,大多用于女儿的治病费用,镇民政办得知情况后及时为他家申请临时救助,并向县民政局为该户申请办理最低生活保障。
类似这样的精准、及时、迅速为急难群众排忧解难的例子,在涟水民政部门举不胜举。今年以来,已累计救助急难群众865户,发放急难救助金额121.82万元,上门走访慰问急难群众36户、123人次。
【编辑 杨信】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