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家庭教育父亲角色不能缺位


时间:2016-11-02  来源:新华网 点击:

 据媒体报道,近日发布的《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显示,父亲主导教育的家庭不足两成。另据调查显示,60.7%的网友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13%的人认为父教并不缺失,40%的人则表示父教缺失的最大原因是父亲不知怎样教育孩子。

  美国哲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而“父亲则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大自然有阴阳二气,家庭教育中就应该有父教、母教的双轨并进。健康而健全的孩子,不仅应享有母亲的温暖、平和、细腻与慈爱,拥有更多安全感,也应能浸润于父亲的勇敢与阳刚、严格与宽厚,拥有更多价值感,从而确定开阔高远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持续12年的研究表明:由父母同时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

  尽管很多男性已经领悟到父教的不可或缺,但现实生活中父教的缺位并不鲜见。中国家庭分工普遍注重“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将更多精力放到了职业和事业上,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时间自然就会减少;有些男性存在浓厚的“大男子主义”情结,认为父教是“雕虫小技”,就算有时间,也不愿陪伴孩子;还有的父亲教育意识陈旧,尚未认识到父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有专家呼吁:父教缺失是民族的一大隐患。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一些男孩的绵软脆弱,性格中性化甚至女性化,“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等,可以说与父教的缺失不无关系。

  因此,我们呼唤缺位的父教能早日“回家”。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引导父亲们强化自己的家庭教育责任,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教育孩子也并非“小儿科”,同样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家长们应及时充电学习。此外,有关部门不妨也提供一些支撑服务,比如开设专门的父亲学校,讲授父教课程,让父母共同参与到子女教育当中。


来源:新华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