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公益慈善需要更多的鼓励而非猜疑


时间:2016-10-15  来源:新华网 点击:

   原标题:公益慈善需要更多的鼓励而非猜疑

    针对有关媒体所谓给克林顿基金会政治献金的传言,日前,阿里巴巴集团作出回应称:2005年阿里巴巴集团曾捐赠克林顿基金会25万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治疗与关怀”。(8月2日澎湃新闻)

    说是传言,其实,这是个不懈一击的谣言——事实上,希拉里·克林顿在2015年4月刚刚宣布参选总统后就已经退出了克林顿基金会,用句不大妥帖的话来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政治献金从何谈起?

    把公益捐款说成是政治献金的是不折不扣的阴谋论。阴谋论者很难逻辑自洽,因为他们也常常把来自国外的一些公益捐款称之为别有用心的“阴谋”,要是按照阴谋论的逻辑推演,阿里向克林顿基金捐赠,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对外的意识形态输出?

    阿里巴巴的国际捐赠确实有益于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矫正国外对中国企业的刻板印象与偏见。而给克林顿基金会捐款的,既有国际组织也有多国政府还有其他世界名人。而且,这个基金的透明度很高,从2500万美元到250美元,都能在其官网查阅得到,给该基金捐款并不是什么偷偷摸摸见不得光的事情。

    阿里巴巴或许也该感谢某些真正别有用心的人提起这桩11年前的捐赠“旧案”,这不仅让更多人知道阿里巴巴很早就将公益事业做得很有“国际范儿”,也说明经得起查究的公益慈善才是真公益真慈善。

    翻起11年前的捐赠“旧案”,结果恐怕只能证明阿里巴巴至少是国内企业做公益慈善的先行者。但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或许也是阿里巴巴今天因公益慈善之举而惨遭非议的文化心理原因。有鉴于此,民众与舆论有必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对公益慈善举起诛心之剑,公益事业需要更多的鼓励与赞赏。

    李成辉


来源:新华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