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淮安市委驻淮阴区帮扶工作队队办主任、市国土局帮扶队员薛淼
自从全市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以来,一大批优秀机关干部从单位“走”出来,深入农村基层一线,按照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要求,怀着满腔热情奔波在田间地头,把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带给千家万户。淮安市委驻淮阴区帮扶工作队队办主任、市国土局淮阴分局副局长薛淼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工作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奉献中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突出成绩。
精准调研熟悉村情
2014年2月,根据组织的安排,薛淼同志扶贫挂职任淮安区顺河镇副镇长兼何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利用1个月的时间,深入农村调研,进村入户,他多次组织召开村党群议事会,传达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政策精神,带着真情访遍了全村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认真分析了致贫原因,精准制定了帮扶措施,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扶贫办和国土局党委提出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村第一书记,他带头示范、以身作则,提出了“突出重点改善基础实施、集体增收全面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扶持措施。紧紧依靠村组干部,所有村干部各司其职,对照脱贫标准,列出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为了让精准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他从驻村的第一天开始,就深入农户家中,积极宣传中央和省、市的扶贫精神,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坚定了脱贫摘帽的决心和信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项目帮扶精准脱贫
帮扶项目,是落实精准帮扶、提升扶贫成效的关键。何桥村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薛淼同志积极向市国土局领导汇报,争取到56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全面改善整村基础设施,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整村扶贫的有效载体。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帮扶村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建设了衬砌斗渠5条,清淤现状河沟4条、新建泵站2座、改建泵站1座、新建农门46座、重建桥梁1座、新建桥梁9座、新建涵洞14座、新建下田板12座、新建渡槽4座、重建渡槽1座、配套10kv高压电力线路一条,建成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顺河镇中心卫生院迁建是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市卫生部门都下拨了经费,但是由于没有用地指标,一直不能落地建设,针对这一情况,他积极向局党委汇报,局领导亲自向省厅争取12亩用地指标,让这一惠及周边七万群众的民生工程,早日建成使用。
为了实现“双增”目标,薛淼鼓励村民利用该村靠近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到开发区的企业打工,要求村干部家属带头走出去,自己打工致富,才能有说服力。对于打工中遇到的困难,他主动与企业对接,请企业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灵活上下班时间,使群众既能上班赚钱,又不误农活。他充分利用该村境内有个小集市的优势,利用闲置土地,在符合规划的情况下,国土局出资30万元给村里建设一个400平方左右的2层门面房,楼下门面出租,每年的租金几万元作为村集体的收入,楼上作为村党员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真情帮扶无悔人生
2016-2017年,薛淼作为市委驻淮阴区帮扶工作队队办主任,驻村帮扶西宋集镇兴旺村,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决定》的要求,进村入户,访贫问苦,请群众参与到“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来,做到“知民所想、察民所虑、亲民所爱、为民所需”,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一户一策、因户施策、量身定做的点穴式帮扶措施,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的要求,争取在年底之前让低收入建档立卡户全面脱贫。
根据几年的帮扶工作经验,村集体增收是贫困村脱贫的关键。为了尽快改善兴旺村的基础条件,他主动汇报,积极争取了一个省投2836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今年7月已经接到了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的文件,在此基础上,他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和村党群议事会的决议,请国土局投入资金40万元,分别购买了2台联合收割机、1台大型旋耕机,成立了农村耕种服务社,利用养殖户闲置的猪舍,购买160头猪仔和养殖户合股养殖生猪,购买小羊,参股放入养羊户的羊群里养殖,通过一系列的帮扶项目,兴旺村有望提前脱贫。在加紧今年项目的同时,最近薛淼同志又在谋划明年的帮扶措施,他带着感情去扶贫,吃苦在前,率先垂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帮扶工作一线提升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
【编辑杨信】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