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书,有则寓言笔者很感兴趣:主人问猫:“你怎么不去捉老鼠?”猫说:“没有鱼吃怎么捉老鼠。”第二天,主人便给了猫许多鱼,可猫吃完鱼后,便躺在那里睡大觉。主人见了便问:“你为什么还不去捉老鼠?”猫说:“有那么多的鱼吃还捉老鼠干什么。”由此可见,猫不去捉老鼠,是因为它知道主人会给它鱼吃,对主人产生了依赖心理,反正会有鱼吃的,抓不抓老鼠无所谓。
眼下,少数领导干部在抓基层工作中主动性不高,对机关存有依赖心理,认为抓基层工作就是向上级机关要钱、要物,他们只强调机关如何帮,而忽略了强化基层自身建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形成了基层“等靠要”的不正常的现象。“等靠要”思想的存在,反映了基层干部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匮乏和工作思路上的惰性,习惯于过去简单化、被动式、粗放式的工作方法。工作靠上级命令,上边不说,不知道怎么办。办事靠向上伸手要钱,不给钱不办事。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束手无策、畏缩不前。当然,机关对基层进行及时有效的帮扶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如果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或者对基层统得过死,不放心、不放权,那么基层的主观能动性就很难发挥出来,抓基层也是一句空话。
基层干部群众是基层建设的主体,他们身在基层,最了解基层的情况,最清楚基层的问题,也最有发言权。离开了基层群众,领导机关抓基层将一事无成。因此,抓基层必须树立科学的指导观,讲究科学方法,善于分析研究,找准制约基层发展的“瓶颈”,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解决基层的主要问题,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采取有效方式,通过教方法、压担子、定责任、细分工等多种形式,就能使基层干部群众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其主观能动性,真正防止“等靠要”的思想。
万民(文)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