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正式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国家法律。
记者了解到,国家此后开始实施新产业、企业落地“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已经落户的相关企业,也提高了监管和整治力度。通过全面摸底排查,在全国已经关停了上千家污染企业。
前不久,首都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吉林桦甸市松源水泥有限公司未经环评报告、未经验收非法生产的问题。据记者了解,媒体的报道并未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迄今为止,非法生产企业依然生产,周围百姓照常为污染愁苦。为此,记者感到疑惑。为探究竟,记者决定去吉林桦甸市实地调查采访。
吉林省吉林市环境保护局办公楼记者摄
2016年9月1日记者一行赶到吉林省吉林市环保局,经潘副局长及局环境监测大队严队长协调,吉林桦甸市环境保护局雷副局长接受了记者采访。
当记者开门见山提出松源水泥有限公司有没有环境评估报告,是否非法在生产问题时,雷局长说:“这个厂有环境评估报告,一会我让这家企业把相关的手续送过来。这家企业建设于上个世纪大跃进时期,那时候是先建设工厂(当时是城乡结合部),企业投入生产以后,慢慢的才有居民集结起来。我们也有不间断的对这家企业进行检测,采取了加大排污费的收取、以及限期整改等手段,收取的排污费标准、限期整改我们都在网上有公布。现在我们的方式是(1)要保证合法化(2)要逐步整治一批不合法的,老百姓反映强烈,我们要重点清理。我们准备向桦甸市委、市政府报告,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迁走,包括松源水泥厂。由于我们没有更多的执法权限,这些事要市委、市政府才能够落实。迁走一家企业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办理,环保局只是配合工作。”
随后,松源水泥厂企业相关负责人给记者送过来两份报告,分别是:(1)吉林市环境保护局吉市环建(2004)22号“关于桦甸市松源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吉环审(表)字(2012)744号“关于桦甸市桦甸市松源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系统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记者注意到,雷副局长给记者出示的根本不是什么环评报告,而是松源水泥有限公司的技改项目报告。雷局长也承认吉林省环保厅的批复,并没有通过验收。
记者看到吉林市环保局于2005年5月20日给桦甸市松源水泥有限公司的审查批复意见,第三条要求“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按规定程序申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正式投产。”
现实情况是,松源水泥厂始终没有经过竣工验收却一直在生产!
这让记者百思不得其解!
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有正式职工350人,都购买了五险一金,每一年都纳税九百万至一千万。
记者不禁想说:纳税大户也要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GDP不应该要取用于污染环境,牺牲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为代价!
吉林桦甸市环境保护局办公楼记者摄
周围百姓如是说
记者现场观察,松源水泥厂位于居民区内,周边有100多户常驻居民。水泥厂生产时,粉尘漫天飞舞,气味扑鼻而来,噪音时断时续。如此恶劣的污染环境,先不说居民,就是生产工人也深受其苦。记者还看到,从树叶到屋顶全是厚厚的一层灰尘。
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对记者诉苦说:”我们几年没开过窗户,从来不敢晒被子,出门离不开口罩。孩子和老人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烧、咳嗽....。”
这是吉林省桦甸市某小区居民真实的生活写照。他们无法开窗,仿佛生活在密室中一般;他们生活无奈,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几年,也去政府部门上访,可从来没有相关部门真正过问。
记者采访后记
经济发展固然是民生所需,但相对而言,环境生态则更是民生根本。那种砍光“青山”来换取眼下“丰裕柴火”的做法,提升了眼下的生活水平,但却恰恰是一种“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视做法。假如一级政府无视环境生态,明知企业环评不达标依旧违法生产,来换取一时的GDP增长,与“砍光青山当柴烧”在本质上实际并无二致!
实行“一票否决制”,各级环保主管部门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责任。与许多人想象的相反,环保部门的执法权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审批核准及日常的上门检查与处罚上,不亚于消防部门的权力。
这种审批与执法权力也为一些不守规矩的人提供了寻租与腐败的空间。2014年两会时,新华网刊发报道《环保部门腐败趋于高发代表委员:比雾霾更可怕》,列举了多个案子:2013年安徽环保领域大案窝案,共查办133人;2012年江苏南通系列环保窝案,30余人落马;2007年浙江杭州环保系统腐败案,共涉及杭州13个区县90多人。
违法生产的污染企业——桦甸市松源水泥有限公司记者摄
“推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这是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特点。随着由“督企业、督政府”向“党政企同督”的转变,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环保“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在本轮督察中受到了问责。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一个月时间,被督察的8个省区(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已有2000余人被问责,多数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吉林桦甸市松源水泥有限公司非法生产、污染环境的问题,我们无权“对号入座”,也不能凭空腻断。但愿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能给公众一个说法,能还周围百姓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蓝天。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