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草根”张军的致富路


时间:2016-09-07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 点击:
    
                    命运多舛,年少志坚挑重担
   
                   他乡创业,只身打拼显身手
   
                     志存高远,阔步迈上创富路
 
    新华社江苏消息(家松) 初见张军是在溧水的白马镇,中等个头,身材清瘦,连珠炮似的语速加上灵动的双眸,更透出他的干练和坚韧。沿着山腰盘旋曲折的山道驱车前行,秀木繁茂,青山苍翠,峡谷中升腾着轻纱帷幔似的氤氲山气,笼着忽隐忽现的灰瓦红墙,精致而婉约,绘成了一副精妙的水墨丹青。山脚,连片的蓝莓玛瑙样的挂着......刚才还是青山挡道,只转个弯,眼前突然亮了:深藏在山坳间的水库迎面而来,映着蓝天白云的水面波光粼粼。顺着被两旁过膝野草簇拥着的堤坝的红色路面,我们来到张军的养殖场。刚一下车,耳朵便被“喔喔喔”“咯咯哒”的声音充满了。信步而上,终于见到了养殖场的庐山真面目:建在半山腰的一排排鸡舍井然有序,漫山的草鸡或栖树荫或你追我赶或引颈高歌,专供产蛋的鸡舍里的一个个小窝已经被母鸡们占满,或许因为产蛋的窝少了点,有的鸡就把它们的宝贝蛋下在山间的草窠中了。山上的草鸡养殖场和山下的水库垂钓场,水陆面积约1500亩的“世外桃源”,就是张军发家致富的“风水宝地”了。
  张军一会和慕名前来的垂钓爱好者打招呼,一会和山下来买鸡蛋的餐馆的老板聊聊买卖行情......空暇之余,才断续把自己的过往心酸娓娓道来。
  张军两岁时,妈妈被检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庞大的医药开支,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六岁时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不谙世事的张军时常向奶奶要妈妈,奶奶每每都含泪告诉他说,妈妈走了。可小张军一直以为妈妈是走亲戚去了。在这灰色童年里慢慢长大的他,渐渐明白妈妈再也回不来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还债,单亲家庭中的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1982年恶运再次降临这个家庭,爷爷一病不起并于当年离世,渐已懂事的张军,心里有说不出苦,说不出的痛,和奶奶二人相依为命。在他十二岁那年,爸爸为他娶了位继母,继母人很好,让过早就失去母爱的小张军,再次感受了母爱的温暖。跟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多少有点玩皮,继母从不责怪,总是耐心教导,使从小就缺少呵护的小张军感觉特别幸福。
  1987年,初中毕业后的张军,由于家境贫寒,在家务农,看着同龄孩子进城继续读书,张军感到对贫寒的苦恼和无奈,多少个夜晚辗转难眠,年少的心灵倍感折磨。穷则思变,人穷志不短,1988年8月,17岁的张军到路桥工地打工。他做过电工,焊工,机械修理工。1989年的一天,一位同事跑来告诉正在上班的张军说,工地办公室接到张军家里打来电话,叫他赶紧回家,他爸爸生病了。张军强压着心里的不祥预兆,赶快往家里赶,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到家都后半夜里了,从还在等着他的继母口中得知父亲的病情。通过几年的治疗也没能挽留住父亲的生命,1992年6月,父亲也撒手离开人世。在这几年期间张军是家里工地之间来往奔波,不到二十岁的他努力支撑着这个家。 在繁华都市里,虽然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但是对每样工作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加上他头脑灵活,虚心好学,不断地实践总结,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企业管理,家畜禽养殖等书刊,很快练就了一身致富本领。
  2011年5月张军结束了25年的打工生涯打算回乡创业。回乡后张军就开始思索,在闭塞落后的家乡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做强做大?经过考察,了解到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绿色环保,便决定搞生态养殖业。2013年8月,张军利用自己打工积攒下的几十万元,加上从亲朋好友处筹集的不到一百万元,到南京的溧水白马镇建起了羊山生态养殖基地。说起创业初的苦涩,张军的眼角泛起了泪花:当开始来到基地时,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三不通的情况下,倔强的他并不怕,外在干扰才是最闹心的,当地百姓路不让走,水不让用,在这种结近原始生活的情况下,他没有屈服,多次和百姓沟通,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去感动他们,和当地百姓心灵交换,慢慢的百姓也理解了,并且还得到他们的支持,一切临建进行顺利,十一月底满怀喜悦的进了第一批鸡苗,因为从苏北到羊山路途远,没有运输经验,在运输途中小鸡受了风寒,几天过后,死成遍。负责养殖场管理的老马买来了治疗雏鸡风寒感冒药,张军知道后,坚持不让喂,说好的无公害原生态养法养殖,一粒药都不给它们吃。第一批鸡就这样所剩无几了。祸不单行,没几天水库里的鱼又生病了,每天四五百斤死鱼成船的往上捞,看着被掩埋的鱼,张军心疼得只掉眼泪。每当提起这事,老马就有点不好意了,当时两个人闹的非常不愉快。再次引进鸡苗时,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进大一点鸡苗,加强运输途中防范意识,在饲养方面,老马有句口头禅,病从口入,卫生了病就少了,不喂隔夜食,坚持给鸡喝自来水。。。给鸡仔们把好卫生关,它们也就不闹腾了,满山林的你追我赶的,越跑越强壮,草鸡成了“山鸡”,一只只不是“草上飞”就是“树上鸟”。 20 15年12月份,当捧着净利润几十万元时,张军的喜悦溢于言表,在他心里坚持做良心事,挣良心钱,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张军的养殖场已逐渐步入正轨,短短两年的发展,现年出售成品鸡近2万只,原生态草鸡蛋近150万枚,鱼八万斤以上,年销售额数百万元,可以说他现在的生活过得富足而安稳,但这个坚强的苏北人却另有一番想法与打算。他的养殖场在未来三年内将完成生态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形成山上养鸡、水下养鱼、水面养鸭三合一立体养殖模式。张军满怀信心的介绍到:鱼塘养鸭可为鱼增氧。鱼类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鸭子好动,在水面不断浮游、梳洗、嬉戏,一方面能将空气直接压入水中,另一方面也可将上层饱和溶氧水搅入中下层,有利于改善鱼塘中、下层水中溶氧状况。这样,即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装增氧机的投入;还有利于改善鱼塘内生态系统营养环境。鱼塘由于投饵和池鱼的不断排泄,容易形成塘底沉积物。鸭子不断搅动塘水,可促进这些沉积物的分解,加速泥塘中碎屑和聚凝物的扩散。为鱼类提供更多的饵料;鸭的粪便也可促进鱼塘内浮游生物的繁殖,为塘内的鲢、鳙提供更加优质的天然饵料。。。听着仅有初中毕业的张军侃侃而谈,更是被他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深深折服了。
  当问起他的销售“秘诀”时,张军连忙挥手道,除了慕名而来的老客户,网上订单都已排到一个月后,他的无公害产品早就上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多个国内发达城市的百姓餐桌了。“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好的,王总!母鸡30只,公鸡15只,鸡蛋50箱,一小时左右送到”。看着张军忙碌的身影,环顾四周的青山绿水,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深深祝福这位自强不息的苏北人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 杨信】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