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以“三农三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2-10-12  来源:中国网 点击:

  2011年,孝感市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总产量达到42.9亿斤,居湖北省第五位;家禽和禽蛋产量居全省第一位,蔬菜居第二位,水产品居第四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029元,增幅达到18.3%。一个传统农业大市,为何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越?孝感市委书记陶宏告诉记者,关键在于该市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生态化的“三农三化”为方向,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速了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步伐。

  一、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

  孝感虽然是农业大市,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七分五,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靠家庭承包经营、单打独斗,难以形成竞争优势,无法适应大市场的挑战。市委、市政府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谋划现代农业发展,通过“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武装农业、现代经营理念管理农业。一是确立都市农业的发展定位。利用交通区位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都市农业。紧盯城里人的米袋子、菜篮子,发展优质粮食、油料、畜禽、水产、林果茶、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紧盯城里人周末、节假日休闲度假需求,发展生态农庄、体验农家乐等观光休闲农业。二是再造市场主体。把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前提,通过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业经营大户等途径,再造规模经营市场主体。三是创新经营机制。把创新经营机制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探索出以“春晖模式”、“禾丰模式”为代表的联合经营模式,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几提供一回收”、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四是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始终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产业链条的中心环节,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初步形成了纺织、食品、粮油、纸品、畜禽加工五大主导产业。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市场竞争力的生命,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行农产品追溯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开展“三品”和其它质量认证,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以促进农民分工分业为突破口,推进农民职业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市委、市政府针对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现象,着眼解决“谁来种田”、“怎样种田”问题,因势利导,大力促进分工分业。一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就业技能培训计划”等培训资源,切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免费为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建立档案,提供就业信息。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广东、北京、东北三省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2011年,全市转移就业达到126万人,占乡村劳动力资源的48%。二是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坚持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农业服务能手。重点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种养能人、基层创业的大学生,让他们率先发展成为职业农民。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吸引了一批企业家、回归创业的农民工投资农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青年进入农业企业工作,成为新一代的职业农民。三是建立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着眼建立起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一个电话,耕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销售全搞定”,逐步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发展了一批专业服务队伍,成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职业农民。目前,全市农村从业人员216万人中,从事二、三产业的达到126万人,占到农村从业人数的近六成。

  三、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推进农村生态化

  农村的生态环境不仅直接关系农民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人民的健康安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态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系统规划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活,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努力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荣。一是加强农村规划管理。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完成了村级规划修编。市、县城区周边在“十二五”规划之内的镇、村,按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建设城市新社区。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渠道不变、用途不变、打捆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三是实施清洁乡村工程。逐年扩大“清洁乡村”工程试点范围,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集中开展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行为,探索完善“户保洁、湾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四是实施农业污染防治工程。按照生态、绿色、有机的标准,推广生物防治和测土配方施肥,提倡“少用一两农药,少用一斤化肥,少用一吨水”,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施秸秆还田,开发利用沼气,推广立体种养模式,对动植物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实施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绿色通道等工程,持续推进以“创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万树村”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建成“万树村”1000多个。五是切实改善农村民生。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大财政向农村民生事业的倾斜力度,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来源:中国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