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世忠现任国际书画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书画英才杂志社理事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高级文化研修班学员、世纪名人文化交流学会特邀顾问。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书画比赛中多次获奖,并被多家中央级新闻媒体发表。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河南南阳的桐柏是淮河之源,也是革命老区,四大文化(盘古文化、淮源文化、佛道文化、苏区文化)与桐柏秀丽的自然风光相互融合,构成独具特色的桐柏文化。刘世忠,就出生在这块文化和英雄之地。
凌寒独开 暗香自来
也许是淮河源头的山泉清流给予他的激情,也许是厚重的中原文化给予他的灵性。刘世忠儿时就喜欢写写画画,记事起对学习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哥哥、姐姐们背诵课文及诗词,他都能跟着背诵出来。由于时代的局限,他那时接触的大多为毛主席诗词,看到有些宣传作品上毛泽东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使他对练习“毛笔字”产生了强烈的欲望,也时常拿起毛笔像模像样地临摹。
王羲之的字帖是他学习书法的启蒙老师,只要手闲着,就用手指在地面或者在半空中比划。练习久了,一本字帖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望。于是,他就到县城的书店买来字帖继续临摹,通过对欧、柳的长期临习,给自己打下了坚实的楷书基本功。读高中时,他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一个书法函授培训班,学到了更为专业的书法知识。他从各种字体中吸取丰厚的艺术营养,16岁高中毕业时,他的书法已经走向成熟。
带笔从戎 苦心钻研
河南桐柏是革命老区。长篇小说《桐柏英雄》描写的就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纵队挺进桐柏山,开辟桐柏新区的战斗故事。后来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小花》更是家喻户晓。受这些红色思想影响,刘世忠也想改变自己、改变家境,他想走出这片养育他的大山,去领略外面的世界。高中毕业后,他毅然走出大山,走进了军营。
1982年10月,刘世忠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某坦克团战士。入伍后的刘世忠发现,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战友们,都是拥有各种才艺的优秀人才,这让他感觉到天地是如此广阔,并暗暗发誓一定要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刻苦锻炼,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向父母亲人和老师汇报。
那个时代的军营,办宣传板报是一大特色。刘世忠由于在书法上的特长,成为了班上的“主笔”。为了板报能在连队评比中取得好成绩,自尊、上进的他一有空闲,就放下钢枪拿起毛笔练习书法。
1984年阅兵,刘世忠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当时的人员选取可谓千里挑一,对每个战士来说都是崇高的荣誉。在阅兵村训练时,部队之间也进行板报宣传的评比。那不仅仅是一个部队的评比,那是代表军区在全军进行评比,这让上进心极强的刘世忠更加振奋,他平日的刻苦练习也终于有了结果,在板报评比中,他为军区在全军中赢得了荣誉。
刘世忠当过宣传干事、俱乐部主任、宣传股长,业余时间也坚持写新闻报道,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新闻稿件几十篇。刘世忠书法作品在团、师举办的大型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
由于业务精通,政治过硬,1984年,刘世忠参加完阅兵就被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训,被保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学习深造。他始终不满足现状,又通过自己不断的勤奋学习,先后获得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和中央党校法律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
文化传承 大家本色
2000年8月,刘世忠从北京卫戍区转业到全国人大办公厅信访局工作。他坚持每天5点起床,进行书法学习和创作。工作中,他也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
刘世忠常说,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做事要持之以恒,只要坚持就会有成效。他还说,书法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的,不光是每天不断的练习,还要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汲取精神营养、从名山大川中感受山河的巍峨气势,再把这些都融入到书法之中。
日临寒池,夜读古帖,几十年的磨砺、几十年的孜孜不倦、几十年的潜心研习,刘世忠的书法技艺日渐见长,篆、隶、楷、行、草自成体系,中正奇险具能,受到书法界朋友的赞同和认可。他的书法作品很多,有的有气吞山河之势,有的又如水边兰花般清柔。他创作的“金猴献寿”系列作品更是独成一家,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记者有幸观其创作,只见他饱蘸浓墨,大笔一挥,一个寿字一气呵成。寿字上可见一只灵猴团身而坐,如同传说之中的“白猿献桃”。 刘世忠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祝寿的要求,创作出男、女、老、幼等不同特点的“金猴献寿”系列作品。
刘世忠介绍说,他写的一笔寿字,包含“金猴献寿、长命百岁、马上封侯、蟠桃献寿和人生长寿” 五种寓意。“金猴献寿”作品书画结合,寓书于画,将“寿”字和“猴”的形象结合,将“寿”字文化和猴文化融为一体,使得整个作品相得益彰,字形字意得到更好表现,充分展现了书法家的创作。猴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猴与桃的结合,恰应了民间谚语“猴寿瑞寿”,表示吉祥如意。马上封侯也是传统的寓意纹样,“猴”与“侯”同音双关,因此猴的形象多表示“封侯”之意,猴子骑在马上,寓意功名指日可待。刘世忠的“金猴献寿”,给“猴”增加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开创中国“寿”文化的新篇章。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建国、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张万年对刘世忠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他的作品受到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原外交部长李肇星、胡耀邦之子胡德平、飞天第一人杨利伟、著名歌手韩磊、著名作家梁晓声称赞并被收藏;刘永治、赵克铭、汤秀庭等多位将军收藏了他的作品。
采访即将结束,刘世忠对记者说,一位好的书法家,首先要做一个好人,俗话说“字如其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为传承中华文化做贡献,不能有小家之气,不能有铜臭味的作派。
淮河源头那层峦叠嶂的群山和奔流不息的澄澈淮水养育出这位从山中走来的书法家,迈着他坚定从容的步履,向艺术和人生的巅峰继续攀登。(书法家杂志编辑:王志发 孙彦东)
来源:时代纪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