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扶贫攻坚 第一书记要“到位”


时间:2015-10-16  来源:原创 点击:
  中国三农观察网(通讯员:上善若水)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干部管理的最大亮点就是各级派驻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各级党委相继出台意见、办法、制度,在给 “第一书记”头上戴上数不清的考核管理“紧箍咒”的同时,也在文件中严肃要求原单位给“第一书记 ”减压,党组织关系转接到派驻村,派到村上的“第一书记 ”与单独业务脱钩,专心演好“村干部”这个角色的戏份,同时保证其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特别提出要求原单位要积极帮助支持“第一书记”开展工作。
  那么,“第一书记”驻村情况到底如何呢?据记者实地调查,村组干部、普通群众普遍反映“第一书记”能吃苦,接地气,莫架子,但在解决村级发展、贫困户脱贫问题上却有不能言的苦衷。比如:一些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仍然是村上、单位两头跑;群众的发展诉求,“第一书记”所在单位支持不力等等,说到底:是单位在执行选派“第一书记”政策上打了折扣。
一是在选人上打了折扣。一些单位选人时留一手,业务骨干不派,派下去的往往是一些在单位“碍手碍脚”或“有你不多,无你不少的”干部,工作激情可想而知。二是在工作保障上打了折扣。一些部门领导从解决骨干干部政治待遇角度出发,把业务过硬的人才派下去。但单位上的业务又是“离了红萝卜不能成席”,非其莫属,这就让“第一书记”疲于应付,驻村工作就只能是蜻蜓点水,做做样子。三是在“第一书记”工作支持力度上打了折扣。在市、县这个层面选派的“第一书记”基本上都是科级以下干部,手上无资源,重量级的人脉资源少,规划再科学、操作性再强,没有真金白银的扶持,规划也只能是写在纸上的文字,“第一书记”只能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通过主要领导使用本单位的资源或协调其他单位项目资源,才能为贫困户切实解决好发展增收难题,才能为贫困村解决一批影响发展的基础建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一书记”成绩的好坏,关键在选派单位。所以,只有选派单位原汁原味地落实上级政策,营造“第一书记”干事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首先是不藏私,要舍得把单位上的优秀干部派下去;不加压,把派驻干部承担的业务担子“卸下来”,让其轻装上阵,不受干扰地驻村扶贫;不冷漠,要关心选派的“第一书记”生活,让其时刻感觉到单位的温暖,呆得住。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任务当成本单位工作重点来抓,对“第一书记”汇报的扶贫难点问题千方百计给予解决,让“第一书记”干劲足。
   “第一书记”,既是肯定,更是责任,只有“第一”的担当,才配得上“第一”的称号。要切实履行第一书记在扶贫攻坚中带头人的责任,真抓实干,把工作做在前边,把工作做在实处,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帮助群众走出贫困的现状。


来源:原创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