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回忆我的父亲


时间:2015-09-20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 点击:
    马上就到父亲的忌日了,这一天永远是一个令我悲痛的日子,因为一年前我的父亲就在这一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时间虽然过去了一年,但对父亲的怀念时刻却未曾减少,古人云:双亲离世,儿女要守孝三年。今人已不讲此礼,但在这一天将要到来之际,我的心难能平静,禁不住提笔写下此文怀念父亲。
    父亲生于1938年的动乱时代,由于兄弟姊妹7个,自幼家境贫寒,由于靠上辈老人我爷爷行医和几亩薄田,勉强维持全家生活,父亲读书只读到了小学,十几岁便帮助爷爷拉着毛驴护送爷爷为父老乡亲出诊治病,对那些家庭困难、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不收任何费用。从爷爷的言传身教中,父亲渐渐地领悟到:“医者,仁之术也。欲为良医,先做闪人。”的道理。行医的同时父亲还主动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5个,是父亲用他坚如钢铁的肩膀扛起我们这个家庭,历尽苦难而日渐兴旺起来。他74岁时,我们兄弟姊妹早已成家立业,在他老人家的教导下,孙子孙女有的上了医学院,有的参军服役,有了各自的发展空间,他们有的在省级、市级医院,有的在县区或者乡镇继续济世行医,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尽管家庭发展到这样,他老人家本可安享晚年,但他还是愿意不辞辛苦,奉献生命的余热,坚持坐诊为市、郊县、乡村的病人看病,看病之余他自己准备了一辆三轮车,一天奔波几十里,为那些不能动的老弱病残病号解除病痛。不管天气好坏、时间早晚,他随叫随到及时出诊,用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和一生所学的行医心得最大限度的为患者缓解病痛。他老人家的高尚医德无形当中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们儿孙。他的长孙赵艳伟也继承了他老人家的精神,在他爷爷的帮助下,在冶河镇独自开始行医,服务周边的百姓,为乡亲们解除病痛。父亲对家人、患者父亲从不抱怨厌烦,但自己极少给家人亲友增添负担,直到他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卧床期间也不愿意给儿女们增加一点负担。这就是我的父亲,一生不断地给予他人,却从来不为自己索取。如今我们兄弟姊妹和我们的儿女在一起缅怀父亲时,都觉得父亲一直默默地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给我们怎样做人:正直、善良、勤劳、厚道与朴实。正因为如此,至今我们兄妹几个及晚辈无论哪一个,从事什么工作,总是在工作上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勤劳,始终怀着一颗正直善良的初心。父亲留下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就了我们的家风,不仅伴随护佑我们一生,也必将延续到下一代人身上。
    勤劳、好学、吃苦是父亲最值得我们缅怀敬仰之处。父亲自幼年便开始学着干各种农活,用晚上的时间在爷爷的指导下看医书、背药性。在泥土风雨中辛勤劳作,他练就了一身上好的庄稼把式好手艺,他干农活从不图省事,总是拿出比别人多一分的干劲,别人干一个时辰的农活,父亲得多花半个时辰好好把农活干完,因为他相信老祖宗的那句话:人养地一时,地养人一年。细致规范、从不马虎是他做人做事的原则,他老人家也因此赢得了父老乡亲的称赞。
    父亲得宅心仁厚、朴实善良,我觉得在很多事情上都有所体现。七十年代左右时期,我们兄弟姊妹都还很小,父母很少在家带我们,当时社会只有靠生产队出工挣工分,父母二人每年出工挣得工分还挡不住队里分给的口粮钱。大队有个砖窑每年春天到大队砖窑上扣土坯能多挣些工分,别人一天能扣一千块左右,他比别人早起几个钟头,早的时候夜里12点钟起来到大队砖窑上干活、扣土坯。别人一天备土方多少按正常工作时间准备土方,他告诉推土备土方人员比别人多要三分之一土方,他按包工计算土坯块数算土方,达到1600块左右。就这样干挣得工分也挡不住队里分的口粮钱,家里年年亏钱。但父亲每年总有一两个月为了给乡亲们看病出不成工,回家还帮街坊四邻的乡亲们帮忙修房盖屋、打井、打土坯、红白事等等。无论谁家请他帮忙,他都很乐意去帮忙。我记得父亲总是说:乡下人盖房修屋是件难事,样样求人,谁家也不常盖屋,张开嘴找你帮忙,是看得起你,这样的忙必须得帮。父亲为人宅心仁厚,我记得小时候给别人看病,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用正上午和下午时间对生产队出工,父亲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和晚上的时间给病人看病。有困难的人家,不但亲自给人开药方、打针、针灸、用药,甚至还要减免医药费用,连一口饭也不吃人家的。按时给病人巡病、治病救人。我记得父亲说过当医生就是要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行善积德。家庭有病就是有了难,人有难就得相互帮助,没有理由还去讲啥条件。我记得家里老房屋有主房西屋5间,客厅3间,病人所赠送的锦旗、牌匾挂满了满屋的墙壁。到今天只要我走到村子附近方圆几十里,有人问我姓什么、哪里人,只要我一说赵,是北十里铺村里的人,人们就会主动问起父亲,从乡亲们的言语中我能听得出大家对父亲是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
    父亲得正直,也常常为乡亲们和四邻右舍称道。他的一生秉性耿直,为人亲善,见不得说歪理狡诈之人,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汉子,一辈子遇事向理不向人。为此他帮助过弱者、老人、穷人、病人,他用善良顶撞过官家人、强势人,他用真诚去化解一切矛盾,但在父亲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兄弟姊妹多,吃的、穿的都比较困难,也受过更多官家人、强势人的恩惠,更得到过穷苦朋友伸出的援助之手。其实至今我都在想,这么多人愿意在父亲有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其实帮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父亲身上的那股子正直善良之气,唤起了众人仁善的良知。
    回想起父亲在世的一切,心里有说不完的话,父亲留下我们心里的伟大形象,也绝非是三言两语就能完整说出来的。写下此文,虽远不能够表达我对父亲得怀念之情,但在父亲离开我们一周年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谨以此文敬祭父亲,表达对父亲的怀念。愿父亲天国有知,知晓儿心。
父亲,愿您在天国能够尽享永久的安逸吧!
                            (作者:赵省会)
                                               【责任编辑  子涵】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