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8月末,德州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突破419亿元,较年初增加74亿元;贷款余额305亿元,较年初增加52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72.62亿元,扶持农户306797户。存贷余额、增加额、市场占有率连年稳居全市第一位,并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全部贷款投放当地,支持本土经济发展。
一串串可喜数字、一幕幕致富景象,得益于德州农信近年来的一系列强农富农信贷举措,得益于坚持服务“三农”发展的市场定位和“以农为本”的信贷理念,得益于“建设幸福德州,实现跨越发展”的政策感召。近日,德州农信又在全市掀起“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建设热潮,“幸福德州”在农村金融这片沃土上彰显出蓬勃生机。
进村入区构建金融服务全新网络
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ATM、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农金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概念逐渐进入普通农户的日常生活,“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成为德州农信的战略愿景和阶段目标。为此,德州农信不断加快创新步伐,推动服务网络多元化、服务手段多样化,加大农村地区电子机具推广、布设力度,使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乡村、社区,贴近农户。
截至8月末,全市农信社新安装POS机具16190台、ATM 机345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信息机403台、农金通537台,发行银行卡159.86万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户量分别达到107559户和74617户。
在强力推进电子机具布设的同时,德州农信通过支付环境建设“双百目标年”、“送金融知识进社区”、“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活动,广泛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电子银行使用水平。
阳光信贷力促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阳光信贷”服务建立在信息公开化基础上。走进德州农信信贷大厅,就能看到一块醒目的服务公示牌,上面不仅公示着该网点的贷款品种、贷款条件、流程简介,还有网点客户经理的信息,其中包括客户经理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包片范围,以及贷款利率、收费标准、办结时限等,最下端还有一个显眼的服务监督电话,自主接受公众监督,提高信贷业务透明度。
“阳光信贷,绿色银行”是德州农信的业务发展理念,也是客户对其最真实、最贴切的评价。近年来,德州农信不断增强“阳光信贷”实施力度,实行信贷过程公开化管理,提高信贷业务透明度,提升贷款公平性和可得性,增强客户服务效能。
为进一步推进业务办理“阳光化”,德州农信集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工作,组织信贷人员走村入户进行“三信”宣传,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个体工商户现场办公,进行评级授信,确保贷款公平、公开、公正。
截至8月末,共评定信用村3892个,信用户448006户,信用乡镇37个,占比分别达到48.11%、43.48%、28.91%,“阳光信贷”理念促使德州农信支农水平大幅提升。
金融创新助推三农经济耀眼夺目
农村是农信社的主战场,同时也是金融力量最为薄弱的地区。德州农信充分抓住“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有利时机,加大“三农”信贷创新力度,开发“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产品,倾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截至8月末,全市农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已达9011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收益的稳步提升。
同时,德州农信密切与妇联、计生部门合作,开办妇女创业、双千帮扶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计生家庭予以重点扶持。截至8月末,已发放妇女创业贷款6.31亿元、双千帮扶贷款9846.68万元,推动更多的农村家庭走上了创业致富路。
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