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浅议如何在中学开展环保教育


时间:2015-07-06  来源:时代纪实新闻网 点击:
     百灵网环保频道讯(宋华 张晓珍),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们努力创造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很多的进步,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正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共同行动。树立环保意识,掌握环境基本知识和技能,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在中学广泛开展环保教育,使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者,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与学科整合,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是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危机的教育,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从生物种群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任何生命都有同样的尊严和同样的价值。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教师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进行“环保”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了解当前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是保护环境。了解当前对环境保护的几大问题:如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不断提高认识,增长知识。有机地与日常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将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品德教育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如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一课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环保教育跨学科的特征,它可以将教育内容化整为零地渗透到各学科中,使同学们在各学科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如在语文教学中,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渗透环境教育。问一问学生,为什么漓江的水那么清?与我们身边的水进行一下比较,为什么我们家乡原本清澈的洋澜湖变得这么黑?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开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班会课,是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在一个民主、融洽的班级小集体里,队员们更能各抒已见,各展才华,在这样的氛围下,展开环保主题活动,往往能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环保教育。例如我校熊青老师组织本班学生结合6.5 “世界环境日”,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班会,同学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同学们生动的表演,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为配合学校参加“市级绿色学校”的评比,我校团委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活动,通过组建“手拉手地球村”进行废品回收、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环境保护主题班会、各班开展的护绿活动、环境保护黑板报比赛等等,使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人有责,并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学们还走上街头及社区,向周围的同学及家长们宣传环保的意义,号召大家“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大家一起来支持并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共同为争创市级绿色学校作贡献,使大家个个成为“环保小公民”,人人争当绿化保卫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这些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在校园内外蓬勃开展,达到大家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
三、家校结合,强化环保意识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也可以开展环境教育。比如,结合植树节,教育学生懂得植树的意义,树木和人类是朋友,没有树木和森林,水土就会流失,土地就要沙漠化,人类就会死亡!也可以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一些专题报告,让学生知道并了解目前世界生态危机的基本状况。可以通过组织看录像、看电视、读报纸和读文章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的宣传和教育,加强他们的生态危机意识。总之,要在学生的文化生活中,营造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绿色”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共同成为绿色和平的使者!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但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等,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环保教育也需要全民参与,通过环保、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各单位有关环保的组织、宣传和执法活动,才能全面提高社会全员的环保意识,随着全民环保素质的提高,全社会有了重视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感染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娃娃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来源:时代纪实新闻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