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人民网记者网友重走长征路 目击老区卢氏喜人变化


时间:2015-07-02  来源:人民法制报 点击: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追寻红色故事,探访红色足迹,共同缅怀缔造新中国的历史记忆由人民网河南分网主办、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卢氏县委宣传部、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协办的人民网河南分网豫西革命老区行暨(2015)仰韶彩陶坊杯摄影大赛,于6月26日至27日在鄂豫陕边区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军部兰草小镇启动

“红色摇篮”兰草启动仪式

官坡镇党委书记马俊峰和人民网河南分网副总编李东风致词

兰草人民载歌载舞迎接采风团

兰草是地处豫陕边界卢氏县官坡镇的深山小镇,距县城大约98公里,是卢氏县西南地区的一个通关要道,由铁锁关往西入关可达陕西洛南、丹凤等地,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商贸发达1934年12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暨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此地,军部于关帝庙(现在的兰草中学院内)。兰草小学因此改名“红军小学”,是教育部全国百所红军小学之一。关帝庙已经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月27日群山如黛,细雨霏霏。参加活动的人民网河南分网的记者版主网友一行来到兰草红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官坡镇党委书记马俊峰早早来到这里迎候,并安排解说员引导大家参观了纪念馆,聆听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此地后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

纪念馆大门两侧分立两块石碑,左侧为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八日二十五军老战士、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右侧的石碑上写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零零六年六月八日公布 ”。小院两侧有厦房各三间,是当年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等将领们办公居住的地方。迎面是纪念馆展厅,玻璃展柜内有红二十五军使用过的物品,包括枪支、刀剑、手榴弹、马灯、草鞋、草碗等实物有大量的历史照片以及长征路线地图、经过和人物介绍。其中徐海东被毛主席称赞为为中国革命立过大功的人。在陕北红军因经费困难,遭遇饥寒交迫的严冬时期,毛主席向陕南的红二十五军领导人徐海东借钱,徐海东问后勤管理人员我们还有多少钱?管理人员报告账上还有七千现大洋。徐海东说拨给中央红军五千块。管理人员犹豫说,我们这些人员怎么过冬呀?徐海东说,我们不是还有两千元吗?硬让我们饿肚子,也不能让中央红军忍饥挨饿。后来,毛主席听说了只给自己留两千元的事迹,高度夸赞徐海东的高尚风格。被毛主席称赞为“陕南游击王”的陈先瑞将军,担任了坚持在豫西陕南进行革命斗争的红七十四师长,是红二十五军留下的队伍。

官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活动,给与大力支持。在兰草文化中心广场,官坡镇党委政府举行了简短的人民网河南分网豫西革命老区行启动欢迎仪式,马俊峰书记致以热情洋溢地欢迎词,三门峡市委宣传部领导张书超、人民网河南分网副总编李东风对活动提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希望与会人员以“传承红色精神 探索发展新路”为主题,以红色精神为依托,镜头向下,传播正能量,深入报道卢氏县红色革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接着,官坡镇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演出活动,河南著名朗诵艺术家千堆雪专程来到现场,朗诵了诗人臧克家的诗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

下午,与会人员冒雨参观了红二十五军与国民党军队围剿战场之一----豫陕重要关隘铁索关。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鲜活的面容……与会人员在七十多年前的古关前,默默凭吊红军战场,缅怀革命先烈,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洗礼

革命老区横涧乡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卢氏县横涧乡,原名中阿友好人民公社,是卢氏县一个频临县城的较大乡镇。贺龙领导的红军转战豫西以及红二十五军长征均路过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解放前的卢氏县委也成立于该乡岗台村。

28按照行程安排,人民网河南分网豫西革命老区行走进了横涧乡乡长李敏霞一大早就来到县城迎在新建的梅都社区广场,乡党委书记郭君文致欢迎词,他介绍了横涧乡的革命老区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优势,乡长李敏霞也对乡情民情也作了简要说明。接着,在他们的引导下,大家首先来到乡里打坝造地的生态观光草莓园和卢氏地栽黑木耳示范基地参观访问。

横涧乡党委书记郭君文、乡长李敏霞和示范基地负责人向三门峡市委宣传部领导张书超介绍种植情况 

这个地栽黑木耳示范基地是一名外乡人在这里创办的。卢氏的黑木耳以朵大肉厚味道纯正,曾于民国初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是卢氏县正宗地道产品。但是,近年来,这种依靠树椴木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受到了国家天保工程树禁伐的制约,产量下降。横涧乡政府利用优惠政策,吸引这名南山青年,为其提供农民工创业平台,让其在食用菌领域发挥聪明才智。他们利用技术创新,把农作物废弃的秸秆回收发酵成原料,进行袋装地栽试验,获得了高产丰产。今年种植五十多亩,产值达到百万元以上。不仅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好门路,同时,达沃斯论坛上,所产的卢氏黑木耳受到国外嘉宾赞叹。

横涧乡还有一位“梅王”在中国闻名遐迩,他叫秦治章,是他自己精心培育的37株梅花送进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种植在新建的一个梅园里。

几十年来,秦治章的豫西梅花研究所针对性的开展南梅北移抗寒引种驯化和梅花的嫩枝扦插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在中国著名林业专家赵守边及陈俊愉教授的指导下,秦治章通过耐寒品种引进和引进梅花品种进行耐寒驯化,选育了100余个梅花耐寒品种。

他所培育的梅花盆景及梅树,已被引种到甘肃玉门、北京植物园、三门峡植物园、无锡梅园、四川达川等地建设梅园。尤其是他培育的真梅系梅花品种一般可抗零下10度严寒,其中美人梅、辽梅、陕梅、单瓣杏梅甚至能抗零下30度低温,这些品种在我国的一些寒冷地区,已栽植了上万株。

如今,他的实验基地也由最初的两分地扩大到200多亩,已培育和驯化出适合包括新疆、哈尔滨等地北方地区栽植的抗寒梅花品种20多个。仅2006年以来,北京市的明长城、龙潭湖、永定门、什刹海等景区已先后从他的梅花园成功移植梅花500多株。

当天,他还介绍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把梅花引种到波兰,并要在欧洲大面积推广。

告别梅园,人民网豫西革命老区行来到河南省明星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淤泥河村。该村地处洛河南岸一个小河边,依山傍水,翠竹环绕,景色宜人。村支书田宝琏是个陈永贵式的实干家和创业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专心致志,不断探索致力于改变家乡面貌,最终找到了“东方神木”-----桑蚕产业。“要将桑树上的东西吃干榨净。”村支书田宝琏说,他带领村民转变思路,改变传统单一的蚕茧买卖,拉长产业链条,靠先进科技带领村民发展桑蚕产业,增加村民收入的法宝利器就是“东方神木桑树”

桑叶茶、桑椹酒、蛹虫草……,在淤泥河村党支部办公室,一个个包装精美的桑蚕产品,在展示区内摆放着均是桑蚕、桑树、桑叶等衍生产品,这些创新产品一枝独秀,已经投入市场,就饱受顾客青睐。村支部旁边的两座大型厂房内,该村不少村民正进行着剥蚕蛹等劳作,“不出村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两不耽误。”

站在村委会办公室大楼凉台上四顾眺望,感叹淤泥河村整个一幅魅力乡村画卷:整齐排列的民居,高大耸立的厂房,鳞次比节,碧绿的农田和远山近处苍翠的竹林松林,都沐浴在盛夏季节的薄雾轻烟中。

活动结束后,人民网河南分网将依托人民网的品牌、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对卢氏红色之旅以及将革命老区里的社会经济发展等为主要内容,进行全面深入报道。记者和网友正用细腻的文笔和最真实的镜头展现给大家最经典的红色故事。对优秀作品将进行评奖并给与奖励,仰韶酒业对这次活动提供赞助,卢氏县交通局也给活动提供了方便。

(搜孤网·新传媒记者:李长新 卢木鸟文/图 )

 


来源:人民法制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