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不要把网络当成负面情绪“垃圾箱”


时间:2015-06-08  来源:未知 点击:

  王传涛

  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在全国各地同步开展,本届宣传周沿用首届“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的主题。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在启动仪式上致辞,指出做“中国好网民”,关键要做到“四有”,其中之一便是要有文明的网络素养。

  要文明上网,就得理性发声,规避负面情绪。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公众的精神压力在逐渐增大,焦虑在慢慢增多。这使得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堆积起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以至于在网络上也很容易发现带有负面情绪的宣泄现象。

  网络容易成为负面情绪宣泄的场所,与其开放性、虚拟性、隐匿性、便捷性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世界,负面言论或许就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是IT高手,在网络上宣泄情绪的方式可能表现为制造病毒、黑官方网站、过度地网络恶搞等。如果是网络愤青,可能热衷于发出极端言论,在网上互相攻击谩骂,甚至会传播一些假消息,以至于以讹传讹,继而对社会稳定造成危害。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人通过网络进行犯罪尤其是经济犯罪。

  公众希望构建网络安全与网络文明的要求不能打折,网络需要起码的文明和安全。近年来,网络正在构建全新的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微信十条”、“账号十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同时,关于网络犯罪,早在2013年9月,两高也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厘清了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可以肯定地说,网络不是属于任何人的私有领地,相反,网络是一个广阔的公共空间。拒绝把网络当成是负面情绪的“垃圾场”,既是维护网络文明与安全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他人正当权益并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必要之举。如其不然,将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网络上的边界与规矩,广大网友要有一个起码的认知。我们要控制自身的情绪,使用文明、理性的方式。切不可扰乱网络这个公共空间。


来源:未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