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控烟为啥还要产烟?


时间:2015-06-08  来源:未知 点击:

  王春华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6月1日起正式施行。烟草消费空间在缩小,人们的吸烟机会在减少,但烟民的消费意愿并不会因此消除,控烟并不能直接减少吸烟人口。

  有人不禁要问:控烟为啥还要产烟?直接不生产,不就彻底解决问题了?事情当然不会如此简单。

  首先,吸烟作为一种消费习惯,已延续几个世纪,不可能很快被强行改变。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烟民当属印第安人,自打欧洲人踏上了美洲,烟草就随着欧洲人的脚步遍及全球。1575年西班牙人横渡太平洋,烟草传入菲律宾,1590年传入日本,16世纪至17世纪,战争频仍,烟草的推广和普及被加快。仅用200年时间,烟草就“征服”了世界。但百余年后,作为“健康杀手”的烟草,已逐渐为人们所嫌弃——从教会禁烟到学界禁烟,再到政府参与禁烟,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由此被开启。

  其次,烟草消费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数据表明,全球10亿吸烟者中几乎有80%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另外,非法贸易使烟草制品更廉价,更多年轻人或弱势群体会被引诱吸烟。世卫组织数据显示,非法烟草市场在全球卷烟消费中的占比可能高达十分之一,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非法贸易。虽然自《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5年2月生效后,烟草管制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仅限于局部。高收入和中上收入国家的烟草制品消费呈减少态势,烟草制品在全球的消费却在不断增加。

  再者,对许多国家来说,烟草种植和生产都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如果单纯提高税收以减少烟草消费,极可能会给本国的经济和就业等领域带来负面影响。无论国家的发展水平如何,只要提升烟草税收,就会动了整个行业“奶酪”,影响到某些群体的利益,推行起来阻力不小。

  从当前来看,控烟不是禁烟,控烟一定程度上要解决的是吸烟者自由与非吸烟者不受吸烟侵害自由之间的平衡问题。而要彻底解决控烟与产烟这一对矛盾,还是得依赖烟草消费的核心要素——广大烟民。只有吸烟的人少了,产烟的需求才会少,控烟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天下无烟”才有可能。


来源:未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