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人民网评:中国人的“黄金周”能否更从容?


时间:2012-10-0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点击: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刚刚过去的“黄金周”,估计不少人都会选择“累”——高速路变成拥堵不堪的“龟速路”,景区变成“寸步难行”的人海,假日休闲变成“花钱买罪受”,这样的长假实在难言从容。尽管如此,对绝大多数忙碌的中国人而言,“黄金周”仍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刻,很多人甚至在“黄金周”刚结束时就已经开始盼着下一个假期到来。

  何以至此?最关键原因在于,中国人能够享受的假期数量实在太少。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公司美世去年底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雇员带薪假期和法定假期数量之和仅有21天,属于应享假期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另有调查统计表明,中国只有不足三成“上班族”可以享受带薪休假待遇。在如此逼仄的福利格局下,公众选择“黄金周”扎堆出行几乎是必然的。

  有鉴于此,要想让中国人的“黄金周”更加从容,尽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无疑是最基础性的举措。只有这项长期被虚置的法定权益得到切实落实,公众才能够更加主动和灵活地安排假期,真正实现“错峰出行”。不过,从现实来看,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毕竟,要使得公众敢于享受从容的“黄金周”假期,除了“有闲”之外还必须“有钱”。

  可是,实际情况却令人有些遗憾——在《小康》杂志去年开展的一项“休闲满意度”调查中,仅有14.1%认为自己“有钱也有闲”,38.2%的受访者都说自己“没钱没闲”,选择“有钱没闲”和“有闲没钱”的受访者则分占25.2%和22.5%。这意味着,在完善休假制度的同时,还必须通过收入分配改革,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饱满,这才有从容享受假期的“底气”。

  在增加假期数量暂时不太具备可操作性的前提下,让现有的“黄金周”以及其他节假日更加人性化,显然是最现实也最快捷的选择。所幸的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史上最长黄金周”,出现的许多备受关注的新气象,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比如,今年“黄金周”期间,高速公路首次在重大节假日对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就激活了很多人的出行需求,也有助于优化公众的出行格局;再比如,节前近两百个旅游参观点宣布下调价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众的假期出行成本。这些假日休闲制度层面的微调与改革,产生了一些值得期待的正面效应。

  让劳动者从容地享受假日休闲的乐趣,既关系到公众的权利和福利,也有助于释放全社会巨大的内需潜力。只有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制定更加人性化的公共政策等方面多方发力,才能让更多中国的假日休闲更加理性和从容。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