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拉满普法弓 上紧法治弦


时间:2015-04-08  来源:法制日报 点击:
                            ——天长市开展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回眸
     天长市委、市政府按照全国普法办、安徽省、滁州市有关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依法治国”这一主线,紧扣法治县(市)区创建这一主题,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努力构筑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格局。在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过程中,天长市结合工作实际,创新载体,强化宣传,全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该市荣获首批安徽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1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获得了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3年获得了全国“六五”普法中期检查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日前,再次被全国普法办授予第三批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他们的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继续加大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推进力度
      为加强对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领导,天长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法治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为副组长,各部委办局、各单位、各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为成员,领导组成员若因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到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司法局,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下发了《天长市创建法治县(市)区活动推进方案》,成立了依法执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等十个工作推进小组,并对应制定了十个推进方案,为开展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构建和谐天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制定了《天长市创建法治县(市)区工作任务分解表》,将具体工作任务对照全市54个部门、单位进行逐项分解,实行分工负责,全面推进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为把工作落到实处,该市还召开了创建法治县(市)区活动推进动员会议,会上公安、国土、规划、计生、市场监督局、铜城镇、效能及时办公室等负责人还作了表态发言,在全市形成了全面推进、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宣传,营造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一是加大普法网络宣传力度。市委宣传部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市司法局结合工作实际,将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与“六五”普法、“法律六进”等活动相结合,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等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组建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服务团和法律志愿者队伍、法治文艺宣传队伍,使普法工作从城市延伸到了镇村。开展普法“五个一”活动,即市里建立一个普法基地、镇(街道)建立一个法律培训学校、每村(社区)设立一个法律辅导站、每组有一个学法中心户、每户有一名法律明白人。目前,全市共创建法律培训学校15个、法律辅导站177个、学法中心户13200余户、法律明白人4万余人。
      二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市依法治市办在《今日天长》报开设专版,每月一期,共印2万余份,印发了《公民法律知识通俗读本》和《农村常用法律知识问答》等书籍5万余册,印制各种法律宣传资料10万余份,全部发放到村、社区和农户;天长广播电视台开设了《法在身边》栏目,定期播出,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印发《天长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简报》30期。
      三是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在城区的主要路段和路口设置标志性的法制宣传牌匾,制作法制文化宣传画廊33个、法制宣传广告牌31个、工业园区道旗320面;通过绘制法治文化墙、在公交车张贴公益广告、视频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在南京青奥会期间举办大型法治建设图片展;专设了法制宣传大篷车,常年在全市城乡巡回宣传法律,为上万名群众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
      三、强化载体服务,搭建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最佳平台
      1、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让创建接受监。该市积极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环境,着力构建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政府,信息公开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强,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全市41个市直单位共梳理职权事项2892项,其中政务服务事项555项,包括行政许可243项,非许可类审批118项,行政征收55项,行政强制16项,行政确认27项,行政给付4项,行政裁决1项,行政其他30项,便民服务27项,代理类34项;行政处罚2337项;政府信息公开共涉及60个项目。对14镇和1个街道,共梳理职权1490个事项,最多的镇梳理了130项。投资300余万元,建成集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业务应用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系统、法制监督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五位一体”的综合性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全方位政务服务体系。实行事项办理全程网上运行,实时公开,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信息管理和运行管理及对所有事项的办理流程的全过程、全覆盖监察监控。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行政事项,受到广泛欢迎。
      2、以“法律六进”活动为抓手,推进创建工作开展。以各镇(街道)为单位,组建了15个普法讲师团,并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将普法讲师团细化为5个组:第一组讲师团深入农村(社区)普法,第二组讲师团深入企业普法,第三组讲师团深入学校普法,第四组讲师团深入机关普法,第五组讲师团深入事业单位普法,做到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每年组织各类法制宣传近1600余场次。
      3、开展“三官三进”活动,突出创建工作重点。通过开展警官进村(社区)、法官进学校、检察官进机关的“三官三进”活动。在全市公安队伍中选派100名优秀中层干部,到100个村(社区)任法制副主任;在市法院选派56名优秀法官到56所中小学校任法制副校长;在市检察院选派40名优秀检察官进入全40金融、执法、经济管理等单位,从不同层面构筑立体化的违法犯罪防御体系。开展了“体察民间情,走进百姓家”大走访、“法官进校活动周”等活动,编发《公务员廉政手册》5千余册。市检察院创作设计的“正”廉政建设标志,被最高检察院采用,在全国推广。
      4、与美好镇村建设结合,开展创建法治文化公园、场、廊建设活动。全市共建成“法治文化园”一座、镇“法治公园”二座、“法治宣传一条街”9个,并举办大型广场咨询会、各类演讲比赛、演出近200场次,法治文化影响面不断扩大。通过以案讲法、建立农村法律图书角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指导村民学法实践,全市现已创建法治法制园地100个,法治文化墙20处共计2000余米,受教育群众15万多人,市、镇财政累计投入经费3000余万元。
      5、在全市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让法制与青少年一起成长。即:写一篇法制征文、出一期法制橱窗专栏、聘请一名法制副校长、组织观看一部法制宣传系列片、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组织一次法律演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普法效果。目前,全市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145名;在炳辉中学、博物馆、抗大八分校、中国好人馆建立了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展馆,市直各中小学建法制教育宣传栏20余处;组织全市青少年学生观看《法在身边》法制宣传专题片。
      6、开展“民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打造阳光村务。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为主要载体,不断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村制定了《村民议事规则》,推行“村务民主管理质询议事”制度,同时加强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的建设。在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推行阳光村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就是坚持把农民群众关注的经常性村级重要事务作为流程化管理的主要内容,认真梳理包括村务公开、财务审批、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资金发放、宅基地申请审批、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最低生活保障费发放、计划生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事项,以流程图的形式把相关的办理程序、环节要求,加以固定并上墙公示,增强了村务透明度,规范了村级权力运行。一般事务严格实行流程化管理,为农民办事画了一副清晰的办事“流程图”。凡是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村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四三二一”工作法的程序,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和管理。通过规范村务运作,将村级重大决策、重大事务和重大开支等敏感事项全部纳入群众视野,杜绝了暗箱操作、不规范操作和违规操作的行为。自从推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以来,农民知道了村级事务流程图,清楚了办事程序,群众不理解上访的事少了,对村干部的工作放心了。村(社区)监事会对村务党务公开、财务收支、资产资源管理、村级重要事项决定等了如指掌,用他们的话说,“群众既然相信我们,我们就要为群众当家,敢与村干部较劲,上级给了我们尚方保剑,我们就要用好。”正因为如此,该市的阳光村务的做法得到了安徽省纪委的充分肯定,并在省纪委召开的会议上进行交流发言。
      7、开展“大调解”活动、以案法释,为创建营造和谐环境。按照中政委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部署,实施了干部行政执法和基层矛盾调解“双防线”工程。以司法局和各镇(街道)司法所为主体,强化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和化解,促进司法干部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聘任了1530名村级专(兼)职人民调解员、4300余名信息员,充实了基层调解力量;由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组成法律服务团,在全市15个司法所建立法律服务站、融合法制宣传、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功能,发挥了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000多件,避免群体上访事件41件;衔接刑释人员524人,安置帮教率100%,无重新犯罪。
      8、开展“律师进企”、“法律援助进村”活动,让法律服务助动创建活动。发挥公证、律师的职能作用,积极为“三农”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提供法律服务,确保了农村土地承包、城镇拆迁等工作的依法进行。组织开展“律师进企”活动,由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服务团,与企业结成服务对子,进驻企业开展法律体检服务,4年来为企业办理涉法服务事项2200余件,挽回和创造经济总值16000多万元。开展“法律援助进村(社区)”活动。在全市177个村(社区)建立司法行政工作站,围绕涉及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和案件,提供法律服务。(天长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


来源:法制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