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演员王学兵因涉毒被北京警方抓获。颇具讽刺的是,他参加过禁毒公益活动,是“中国禁毒志愿者万里行”车队的老队员。无独有偶,近期以来,曝光的吸毒“禁毒大使”们不在少数:柯震东、尹相杰、大炳、满文军……
“禁毒大使”明星频吸毒,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滑稽。是为了塑造正面形象掩盖自己吸毒的事实?还是为了表达自己“戒毒”的决心?抑或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接受“大使”任务?我倒想从心理的角度剖析一下他们无奈的巧合背后的挣扎与期盼。
一边宣传禁毒,一边吸毒,掩耳盗铃之下,不能“欺人”,却成功“欺自”。担任“禁毒大使”的明星们,原本都拥有积极健康的公众形象,吸毒,成为他们不能说的阴暗面。表里不一,道德的谴责,会形成严重的内心焦虑。此时,大义凛然地宣称:“我不吸毒”,在说服公众的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自我“积极暗示”。暗示久了恍惚成为事实,自己骗过自己,赢得短暂的心安理得。
另一方面,“禁毒大使”热心公益,可能是为获得道德优越感的过度弥补。从人性的角度而言,每个人都希望成为道德上的高尚者,而黄、赌、毒历来被视为道德沦丧的最大丑闻。而热心公益是树立正面道德形象的最佳方式,一面缺失,一面弥补,形成道德平衡,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禁毒大使”,其实也反映着吸毒明星们内心的期盼。吸毒对身体的严重伤害引发的是死亡的恐惧。戒毒,其实是每个吸毒者内心的渴盼。但是想要真正彻底戒毒,谈何容易,强大的意志力和时间成本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禁毒大使”与其说是涉毒明星们讽刺地表演,不如说是他们期望戒毒,期望珍爱生命内心呐喊。
“禁毒大使”的名头,确实是掩盖吸毒事实可能选择,我们总会以为逃避比面对轻松。贾宏声在2001年根据自己真实吸毒经历拍摄了电影《昨天》,他是国内首位主动向公众承认自己吸毒的艺人。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如此的勇气,公开可能身败名裂,可能一无所有,被夸大的后果让每个人不寒而栗。只是,掩盖始终只是一时,被动公开的代价往往更惨烈。
“禁毒大使”与吸毒明星之间,暗藏着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挣扎,有无奈,有欺骗,有期盼。然而,毒品猛于虎,逃避始终不可能解决问题,积极面对,积极戒毒,才是化解所有心理冲突的最佳选择。
来源:巨细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