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汽车业界、全国人大代表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提出了多种建议。总结下来,路线、瓶颈与限购是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三大关键词。
《穹顶之下》让业界积极关注解决雾霾的办法。工业烧煤与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城市雾霾现象的主因,新能源替代煤炭与石油是保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因此新能源汽车需要得到推广也成为业界共识。然而两会期间关于推广何种新能源汽车,业界并未达成一致。

科力远董事长钟发平、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认为当前需要从混动汽车向纯电动汽车过渡;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则建议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山东时风集团董事长刘义发与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则力挺微型电动车,希望国家为这类车型适当开放政策。人大代表对新能汽车路径方向各持己见,这也反映了当前市场纯电动、混动汽车与微型电动车势均力敌的现状。
瓶颈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二大关键词。充电站设施建设缓慢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共生产新能源汽车83900辆,完成充电站与充电桩分别为723座与28000个。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之比约为3比1,这意味着3辆车才拥有1个充电桩,严重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充电标准不统一、电力企业充电站业务盈利不佳与私人充电桩申请审批难是造成充电桩与充电站事业难以发展的主因。受此影响,国内车企不敢放手制造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也持观望态度。此外,安全性、续航与充电时间也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瓶颈。
2014年新能源汽车共计销售约7.5万辆,除补贴影响,限购也成为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原因。在北京、上海、广州与深圳等汽车限购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良好。因此部分代表人为,继续加大汽车限购地范围,将有助于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然而有代表则认为汽车限购无法根本解决城市拥堵也对环保起不到有效作用。城市拥堵与污染可以采用加大汽车尾气排放监管,发力智能交通等解决。而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则可通过整车、电池与充电站补贴方式完成。
来源: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