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依山就势 园区带动 产业支撑 营销嬗变 重庆綦江山地现代农业探索“风生水起”


时间:2014-12-03  来源:新农网 点击:

  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出台,被纳入城市发展新区的綦江区迎来发展良机,尤其是该区贯彻落实市委精神提出的“四区一城”发展战略,更是为綦江冲刺重庆南部经济“增长极”再添羽翼。在“四区一城”的战略规划之中,打造“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则是綦江在谋划农业大区上的一笔浓墨。

  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发达地区相比,綦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立体气候明显,属于“大山区”。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注定了綦江的农业发展要“不走寻常路”。怎样的路子才能让綦江在“大山区”开拓一片“大农业”?

  综合考虑区域特点之后,綦江区提出以“两园三业一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山地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按照“1+18+X”的建设模式,整合各种涉农政策和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构建1个山地现代农业园核心园区、18个街镇特色现代农业园区、若干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三大类特色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带动区域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有效促进全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显著提升。

  核心园区带动 成就“大山区”的“大农业”

  走进隆盛镇中桥村,成片的田间地里布满了钢架大棚。“这几年蔬菜基地的规模一直都在扩大,短短5年时间,基地规模就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500余亩。”正在蔬菜基地劳作的业主杨正华说,綦江区政府提出建设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对蔬菜种植给出大量优惠政策,他才决定从巴南来到綦江投资。短短几年,杨正华就建起了占地200亩的400个钢架大棚,蔬菜品种达到20多个。

  隆盛镇葫芦村村民张宗元在浙江做了10多年的服务业,在綦江农业发展前景的吸引下,也决定返乡创业。目前,他已经注册成立綦江区元方家庭农场,种植冬草莓30亩、蔬菜20亩、精果10亩,农家乐主体工程已经建设完工。

  其实,在綦江,像杨正华一样规模种植蔬菜的大户,在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涉及隆盛、永城2镇16个村的“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内还有很多。其中,仅在农业示范核心区的永丰河流域“菜园子”工程产业带上,就已发展各类规模以上农业项目25家,完成投资近1.7亿元。

  据介绍,核心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包括隆盛镇中桥、永城大桥等16个村。按照“统一规划、市场导向、业主开发、政府扶持”原则,綦江计划将核心区打造成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科技示范的农业现代化标兵,并从今年开始,预计用3年时间,将其最终打造成为部级示范园区。

  “綦江区的山地地形带来了地域生态的多样性。搞现代农业就要把各种地域特性充分利用起来,发展相应的农业品种。”綦江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蔬菜种植只是农业示范核心区内的“冰山一角”。綦江区的农业示范核心区建设,走的是一条以优质蔬菜和特色经果为主导,健康畜禽、生态水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配套,形成“山顶森林覆盖,山腰经果缠带,山下粮油蔬菜,林间畜禽满寨,田园巴渝名宅”的立体农业体系之路。

  目前,核心区内已累计发展种植、养殖大户64户,发展优质蔬菜面积7300亩、特色经果面积4300亩,建成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猪场7个、存栏10万只以上蛋鸡场2个、特色水产面积达到1200亩。

  特色产业支撑 引领街镇农业错位发展

  事实上,复杂多变的地形让綦江区并不适宜集中发展某一种或几种农业品类。为了将“因地制宜”发挥到极致,同时也避免各个街镇卷入同质化竞争的“圈套”,綦江区利用各个街镇最明显的优势,努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最终建成了东溪辣椒产业基地、篆塘特色养殖园、中峰优质紫薯示范基地等18个街镇特色效益农业园区。

  綦江的东溪镇历来盛产辣椒,其辣椒兼具皮厚、色红、个匀、香辣等特点。在瞄准重庆的火锅市场和泡菜市场之后,东溪镇用3.5万亩土地来规模化种植辣椒,还建成了5000亩辣椒标准示范基地。

  “现在东溪镇的辣椒占领了重庆80%的泡椒坛子。”东溪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綦江区18个街镇特色效益农业园之一,东溪镇的辣椒产业已经独具规模。在去年的“东溪辣椒采购会”上,2万余吨鲜辣椒在现场销售一空,签约金额达9000多万元。

  和东溪镇大力发展辣椒产业的道路截然不同,綦江篆塘镇走的是一条特色养殖路。篆塘镇依托一条六七公里长的山沟,汇集了全国最大的10万条东南亚眼镜蛇基地、西南最大的500只东北梅花鹿基地,与山上跑的野猪、水里游的娃娃鱼等多个特色养殖项目,成为綦江区最大的特色养殖基地。

  “以前横山镇没有集中发展蓝莓产业的概念,很多村民都不知道如何科学种植、营销这种高档水果,导致本来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蓝莓最后贱卖。”横山镇蓝莓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后来綦江区将蓝莓产业园纳入18个街镇特色效益农业园中,横山镇的蓝莓种植才形成了产业。为了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横山镇还开建了綦江区首个蓝莓酒厂,目前蓝莓酒生产线已建成投产,蓝莓酒已于今年2月上市。

  “农业发展不能盲目跟风,必须因地制宜,找准特色,瞄准市场。但一般的农户没有这个概念,也不清楚怎么才能发展出效益来,这就需要政府来提供市场信息规划打造、正确引领。”綦江区农委副主任蓝远森介绍,由于全区18个镇街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条件各不相同,近年来綦江区农委技术人员经过反复地实地考察、研究,才对各个街镇的产业规划作出了正确的指导引领,重点培育了“特色养殖、特色蔬菜、特色果品”三大特色支柱产业。

  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让綦江农民加速了脱贫致富的步伐。近年来,綦江确定了45个农民增收重点村,完成了20个良种示范基地、50个龙头企业与200户区级示范户、2000个镇级示范户全面对接,发展业主和大户300个。

  农业旅游互动 休闲观光农业园正当其时

  去年6月,规划占地5000亩的綦江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以下简称“农博园”)顺利开园,园区内不仅有大量蔬菜瓜果,还特别培育了40多种太空品种,让市民大开眼界,见识到了最新奇的蔬菜。

  除了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太空蔬菜瓜果,农博园内还设有神农顶、伏羲园、女娲山、亲子园、桃花渡、开心农场、榕树沟、龙吟石等20多个景点。一时之间,农博园成为綦江农业休闲观光游的一块金字招牌。据了解,仅今年前8个月,园区的游客接待人数就超过5万人次。

  “农业围绕旅游转,旅游围绕农业办,农旅结合都能赚。”綦江区委书记潘毅琴用三句话深入浅出地概括了綦江区农旅结合发展的总体思路。

  潘毅琴多次强调,綦江要推动农业与旅游的互动融合,充分利用当前蔬菜基地、果园等资源特点,发展农业观光、体验采摘等休闲旅游。要创新思路办法,整合资源,通过把全区众多农业、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打造统一平台,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旅结合是一条可行之路。”綦江区农委主任黄世福表示,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就要瞄准现代都市人群对乡村旅游的热情,以綦江特色产业为依托,推进农业与旅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近年来,石角刘罗坪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成功举办“牧之韵休闲活动周”,休闲养生、赏花品果胜地渐有知名度;永新镇借助万亩梨花,举办“龙满天下”梨花艺术节;三角镇注重农业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举办了首届木瓜海棠旅游文化节;石壕镇已完成万隆旅游名村“云外仙山李公山”项目策划,开展“5000人帐篷露营”和“石壕糯玉米”节等节会……

  据了解,为实现农业和观光旅游的效应叠加,近年来綦江区以永城、隆盛、永新、横山等街镇为重点,规划投资36亿元,完成投入2.1亿元,建设綦江农业科技博览园、重庆顺山舜水休闲农业养生区、横山休闲农业基地等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园。

  “除了农业观光,我们还依托丰富的海拔800米以上高山资源,打造避暑经济。”蓝远森说,近年来,每到夏天,綦江区丁山镇、横山镇、郭扶镇高庙村、石壕镇万隆村等经过打造的避暑度假区都会吸引众多市民前去休闲纳凉,很多家庭农场、农家乐是一床难求。

  綦江农业:以市场为导向 向链条要效益

  近日,綦万高速通惠出口不远的金定集团生产车间里,董事长蒋盛华正指挥工人将一箱箱木瓜酒装车。木瓜在綦江已有上百年种植历史,1斤木瓜能卖两三元,2斤木瓜能酿1斤酒,价值上百元;以木瓜为原料,提炼含片或者SOD(抗衰老药物的核心物质),价值还要翻数倍……

  木瓜产业是綦江打造特色效益农业思路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綦江结合产业实际,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和扶持发展力度。

  据介绍,随着2007年綦江食品工业园成立,该园区犹如一部强有力的火车头,引领着綦江农产品产业链快速延伸。目前,该园区已有真心瓜子、千百度、饭遭殃、桥头火锅等30余家品牌企业入驻,今年1-6月,该园区实现总产值达15.8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8%。

  其中,“饭遭殃”、“饭式钢”等辣椒制品已成为解决区内20万亩辣椒、10万亩花椒销售的“主力军”,“金立方”木瓜酒等木瓜制品成为解决10万亩木瓜销售的“排头兵”,“郑胖子”萝卜干等成为解决10万亩草蔸萝卜销售的“先锋队”。

  此外,綦江区精绿联合蔬菜股份合作社建设的果蔬冷藏库,保证了隆盛镇1000多亩猕猴桃和5000多亩蔬菜水果保鲜,直接增加附加值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带动了水果蔬菜业的发展。綦江华新蔬菜加工厂则购入辣椒烘干机,年烘干量达400吨,实现了辣椒烘干的机械化,避免鲜辣椒腐烂造成浪费,更加方便辣椒的运输存储。

  “有了完善的生产加工链条,接下来要解决的重点便是产品如何进入市场的问题,而品牌与渠道将直接决定产品的销售情况。”綦江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近年来,綦江区在做靓綦江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探索。

  在品牌打造方面,綦江区出台了推动农产品品牌打造的各类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截至目前,区内已注册“綦江辣椒”、“赶水草蔸萝卜”、“饭遭殃”、“郑胖子萝卜干”等农产品商标480件,其中重庆著名商标12件、重庆名牌农产品5个、重庆名牌产品2个。

  在销售渠道建设方面,一方面,綦江区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目前全区已有美乐迪、农满天下、郑胖子等10多家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其中,美乐迪网络销售额年均超过50万元;另一方面,綦江区以精绿联合蔬菜股份合作社为龙头,组织横山优质稻股份合作社、赶水双石蔬菜股份合作社等20余家农民合作社开展“农社对接”,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2000平方米,直销店12个,年均销售蔬菜、大米、肉类等农产品8000余吨。


来源:新农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