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四川:泸州百万买不走带动一个产业“桂花王”


时间:2014-11-29  来源:四川在线 点击:
11月26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塘口村看到:大片大片的苗木基地,绿满枝头、高低错落、繁花似锦、鸟语花香,好似一片世外桃源。在一家高档农家乐大门前,一株硕大的桂花树枝繁叶茂,似一把撑开的大伞。树主人刘小峰自豪地说:“通过这株丹桂枝条已扦插了400万株,至少创造了千万产值。” 

  100万买不走的“桂花王” 

  “不仅树干和树冠大,而且品种好,在当地家喻户晓,在泸州市都是有名的‘桂花王’。”年近五旬的刘小峰感慨地说:“这株桂花与我的年龄差不多,它就是无形资产。” 

  上世纪60年代,刘小峰的父亲在帮亲戚家建房时,将5株筷子粗的桂花苗栽到自已的空地上,由于天旱只成活了1株。谁也未预料到这株“父子树”在刘小峰生意上历经挫折时,会对他的命运带来转机。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向不甘平庸的刘小峰利用积蓄,承包水库从事养殖业,由于缺乏过硬的养殖技术和经验,以失败而告终。面对挫折和打击,刘小峰利用自己土地开始种植桂花、茶花等绿化苗木。随着三峡工程和城镇的建设,让刘小峰看到绿化苗木市场前景的希望,更加坚定了栽花种树的决心,大量发展绿化苗木,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人。10年余时间,刘小峰不仅还清了30多万元贷款,而且还扩大了苗木种植规模,有了资金积蓄。 

  “树下能摆4、5张饭桌。”面对“桂花王”,不少游客赞叹的同时,也怀着好奇心想知道树子的大小。笔者看到,在游客的帮助下,对“桂花王”进行了测量:地径46公尺。“它就是我们绿化苗木的无形资产,由于品种和树形好,前几年100万元也没有卖。”刘小峰感慨地说。 
  
  “桂花王”带动一个产业 

  “塘口村有近200户从事苗木种植,发展苗木2000亩。”在刘小峰的带领下,笔者发现绝大部分桂花树都有奇怪的现象:在开桠处有一个小疙瘩。“这是从‘桂花王’剪下的枝条嫁接成丹桂品种的,随着时间推移小疙瘩也会变小或消失。” 

  在刘小峰的带动下,村民发展绿化苗木热情高潮。目前,塘口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绿化苗木基地,乡亲们也偿到了甜头。“致富不忘乡亲,周围的村民对他充满敬佩和尊重。很多赚钱的机会他考虑的都是乡亲。”塘口村党支部书记赵文彬对刘小峰行为赞叹不已。2008年,塘口村成立“利群花木专业合作社”,刘小峰高票当选理事长。 

  为改善桂花品质,刘小峰将“桂花王”作为“母树”,向村民提供扦插和嫁接枝条,免费为乡亲们提供技术指导。他说:“通过‘桂花王’扦插的苗木400万株,建成2个精品桂花苗圃,仅此产值达1000万元。” 

  目前,塘口村“利群花木专业合作社”已建成高品质桂花示范苗圃2个,有会员140多家,种植桂花、蓝花楹、红豆杉等30多个品种,面积达2000多亩,花木销往重庆、贵州等地,年产值达4000万元,户均盈利1.5万元。“‘桂花王’带动了花木产业发展。”刘小峰介绍,他们兄弟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高档农家乐正在装修,依托“桂花王”大兴生态旅游。 


来源:四川在线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