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广东中山大米中的“小家碧玉”


时间:2014-11-29  来源:新农网 点击:
 

广东中山大米中的“小家碧玉”

  大米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无需赘述,香糯松软的米饭在舌尖翻滚,可谓是无上的享受。农历闰九月将过,目前市内的晚稻收割工作也已接近尾声,新鲜大米正在向市场杀来。中山尽管耕地面积有限,口粮自给率相对较低,但是在本地产出的稻米中,仍不乏颇具特色且质量上乘的好米。近日,在市农业局种植科的指引下,记者走访了中山市数个本地特色稻米种植地,认识了这些藏在乡间的“小家碧玉”,并根据其特色进行了“颁奖”。

  团队精神奖:神湾禾虫稻

  入选理由:禾虫当“小伙伴”,绿色有保证

  神湾禾虫名声远扬,相比之下,作为禾虫的“伴生稻”,神湾禾虫稻却还有很多人并不熟知。禾虫稻种在禾虫生长的滩涂上,其腐根是禾虫最喜欢的“口粮”,而禾虫闻名除了因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外,更因为它“身娇肉贵”,对环境要求很高,稍有污染便不能生长。因而作为禾虫的“小伙伴”,禾虫稻也因其天然绿色而备受当地人喜爱。

  11月19日,在神湾海港村经营着60亩神湾禾虫稻的农户吴润生,站在自家农田旁的围堤上,看着请来的六七位短工为自己收割禾虫稻。据他介绍,禾虫稻每年6月份前后插秧,到11月中下旬收割,“种禾虫稻,讲究的就是天然,不施肥不打药。”吴润生谈道,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其质量,稻与稻之间还需间距1米远。“一亩下来,有个300斤就不错啦。”吴润生说,禾虫稻的种植方式,决定了其产量并不“给力”,亩产不到普通水稻的一半。

  物以稀为贵,禾虫稻米深受神湾镇内外市民的喜爱,吴润生表示,他种植60亩禾虫稻,插完秧没多久就已经被人预定完了,收割晾晒好后,他将以每百公斤500元的价格将其出手。

  据了解,今年神湾共种有禾虫稻约600亩,产量预计达到7.5万公斤。

  ◆去哪买:禾虫稻产量小,一收成便基本被食店以及熟人全部收走,市面上难觅踪影。今年该镇与中山邮政合作,将在市内邮政营业网点内零售禾虫稻米,目前禾虫稻米的市场价为市场每公斤24元-26元。

  ◆怎么煮:禾虫稻米接近原生稻,其成米外表近似红米。神湾禾虫协会会长陈金焕介绍,禾虫稻米中的粗纤维和营养价值极高,适合孕妇和婴幼儿食用。由于禾虫稻米属于粗粮,如果用来煮饭口感会比较粗糙,并不好吃。而当地人最喜欢将其煮粥。

  名门望族奖:三乡桥头大米

  入选理由:种良水优,身出“贡米”家族

  位于三乡的桥头村,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国家级生态村。这里孕育着一片中山本土生产稻米中的“高富帅”——三乡桥头大米。

  三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谈近强介绍,桥头大米选用的是马坝油粘米,该稻种是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的名优特产,建国初期作为地方土特产销售到东南亚,20世纪50年代曾跻身于印度国际博览会,获得“优质米”的殊荣。而在清朝光绪年间,更是有作为朝廷贡米的记录。

  据了解,目前全村种有350亩连片桥头大米,由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选种,并统筹各种植户统一插秧、收割等。除了身出“名门”外,桥头大米还采用村内小琅环生态公园的山泉水灌溉,该大米一年种两季,亩产300公斤左右,目前的收购价为每百公斤800元左右。

  当地农户介绍道,以前由于该种大米在本地的知名度不高,售价一直较低,而近年由镇农业服务中心统筹,每季上市后由该镇德强农场将其中一部分收购,供给单位食堂、饭店等。

◆在哪买:目前桥头大米的市场价大约为每公斤16元,市民如果想买到正宗的桥头大米,建议可到三乡市场、德强农场,或到桥头村直接向农户收购。

  ◆怎么煮:桥头大米的外观细长、幼小,且晶莹透明,优点是饭味浓,因而最常用于煮饭,口感软,香滑。不建议用于做糕点或米粉,会使其丧失饭味浓郁的优点。

  最具“风饭”奖:陆泉沙西江米

  入选理由:荒岛绿色安全,价格走“上层”路线

  中山市农业局种植科推荐的中山本地名米中,来自大涌陆泉沙的西江米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种植于大涌镇内的小岛陆泉沙上的西江米,主要选用胜巴丝苗米的稻种,目前种植面积达390亩。在岛上负责农业统筹的能哥介绍,岛上拥有水稻、花木林、鱼塘,现在还在建设生猪圈,各种类型的农业形成了一个系统。

  “岛主”林婉明介绍到,陆泉沙由于在2010年开始用作农业种植前,一直是一个荒岛,毫无人烟,没有任何外来污染。“陆泉沙西江米,竞争力就在于绿色、安全”,他谈到,现在该岛已经被认证为国家级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林婉明还谈道,岛上水稻种植,育苗、插秧、收割、烘干等全程采用机械化操作。其产量在中山本地的名米中也相对较高,两季亩产达750公斤。

  ◆去哪买:西江米采用自产自销的形式,林婉明介绍,今年

  是第一年正式将西江米推广到市场上,目前正在

  与数家电商企业协商合作。

  依依不舍奖:南朗崖口香米

  入选理由:稻种轮耕再难见“崖口香米”

  南朗崖口村的崖口香米在市内一直名声远扬,其稻种为九七香粘,成米光滑,看上去油质十足,甚至在地上晒过之后,会留下淡淡的油印,因而一直为不少人所青睐。

  但崖口村委谭书记谈到,由于水稻耕作久了,需要轮换其他的稻种,否则会引起产量下降、虫害增多等现象,从前年的晚稻起,已经崖口村已经停种以九七香粘为稻种的崖口香米。

  他介绍到,当年种植九七香粘的近1000亩耕地,如今已经换种白香粘稻谷,至于以后会不会重新种回九七香粘,谭书记表示,要看看接下来能不能培植出更为优秀的稻种。

  ◆去哪买:由于稻种轮耕,目前崖口香米已无规模种植,只有少数散户还在零星耕种,市面上难觅正宗崖口香米的“芳踪”。


来源:新农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