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农村综合改革的“蕉岭探索”


时间:2014-11-28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

  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农民增收比较困难、农村矛盾比较突出……这是广东一些农村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设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转型、经济转轨。

  同样面临这些问题的梅州市蕉岭县,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基层治理与改革同步推进,一方面通过推动完成农村土地确权,打开农村综合改革的突破 口;另一方面,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下工夫,构建“一核三元、四权同步、多层共治”的治理体系,激发农村的内生力量,让农民成为治理主体,化解社会矛盾,为 改革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农村综合改革的“蕉岭探索”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上周末,在蕉岭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对蕉岭农村综合改革和治理的创新进行深入论证。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学斌 汤凯锋

  柯鸿海 唐林珍

  南方农村报记者 胡新科

  发自梅州蕉岭

  通讯员 涂永平 黄麟胜

  一年时间基本完成土地确权

  农村综合改革最难的就是土地确权。蕉岭用一年时间交出答卷:全县97个村、10.78万亩土地已完成登记颁证工作,颁证率达98.0%以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方向。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一年前,蕉岭着手通过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为农村综合改革探路。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最难也最为关键的就是土地确权。此前,南方日报记者在不少土地确权示范点采访时了解到,有些地区抱怨确权颁证的成本过高,有些地区难以调动群众积极性,有些地区因土地使用权纠纷导致进展缓慢,而有些地区则苦恼大量村民外出找不到人……

  蕉岭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局。然而,时隔一年之后,蕉岭交出答卷:全县97个村、10.78万亩土地已完成登记颁证工作,颁证率达98.0%以上,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

  “如何做到的?”不少与会者提出。三圳镇招福村的做法,或许解答了大家的疑惑。招福村有22个村小组,722户共2685人,作为该镇最大的行 政村,招福村曾被视为最难啃的“硬骨头”。“如果该村确权工作做得好,其他的难题自然迎刃而解。”蕉岭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卢尧生告诉记者,蕉岭将招福村作 为首个试点村。

  公开透明才能取得村民支持。镇、村干部带着村小组长、经济合作社社长、村民、承包者一起去现场测量,得出确权结果再公示。群众提意见要马上核实,确认没差错没意见,再确权颁证。“包括思想动员、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部完成,掐指一算,刚好3个月”。

  啃下硬骨头,带动一大片。2013年7月,蕉岭正式启动土地确权,截至今年11月底,蕉岭全县11万亩水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

  “完成土地确权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通过确权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卢尧生说,为此,蕉岭同步推进其他改革,搭建全县土地交易平台,让确权的土地在阳光透明的平台中流转,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广福镇石峰村村民罗文伟深有体会。他家有4亩多地,确权之前,土地一年能收租1000元左右。确权后,他通过土地交易中心把地租给农业公司,年 租金涨到4000多元。他还成了公司员工,农忙时的月劳工收入约2500元。农闲时他还可以打零工。“现在全家一年毛收入六七万元,比去年涨了1/5”。

  引入村民协商议事治理乡村

  目前,蕉岭县8镇共成立村民理事会868个,调动乡贤能人参与村务讨论与治理,打破了以户籍为参与议事的唯一标准

  在三圳镇走访时,多个村都提到相同的治理结构:村协商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这正是蕉岭推进的“一核三元、四权同步、多层共治”中的“三元”。

  “一核”即村党组织的领导,指村党组织领导村内群众组织,讨论村里的发展规划,管理监督党员、村组干部,收集民情民意。

  “多层治理”是在自然村建立村民理事会(村民小组),调动乡贤能人参与社会治理,发挥村庄治理职能。

  村民理事会、村民小组与广大农户参与,村民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与选举权四个权利同步发展,此为“四权同步”。

  在三圳镇芳心村,拥有数十间房屋的祖房粉刷一新,门前是宽阔的平地、清净的鱼塘,犹如乡村公园。“这些都是大家出钱建的噢!”68岁的徐伯用带着浓重客家口音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村里这几年有了路灯,也建了长寿公园,全部都是村民牵头自筹。

  据统计,芳心村村民理事会牵头共筹得146万元捐款,为村里做了36件民生实事。

  目前,蕉岭县8镇共成立村民理事会868个。

  广东省委农办主任陈祖煌认为,这种村民理事会是对村民自治的补充和完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认为,蕉岭的农村治理探索,是基于农村内生需要和内生动力的乡村治理改革。“以往乡村事务主要通过自上 而下的行政力量完成,村民参与不够。”而将村民协商议事引入到乡村治理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打破了以户籍为参与议事的唯一标准。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首席专家徐祥临教授高度评价“四权同步”:“什么事都要让老百姓知道,老百姓该出力就出力,有钱的多捐点,没钱的跟着干。让老百姓参与,老百姓就有了积极性。”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认为,将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分开,村民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共治的模式,“真正让农民成为治理主体”。

  解决贷款难题促进农业转型

  蕉岭根据承包者与村民签订的合同期限,通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给承包者颁发产权流转交易鉴定书,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进行贷款

  南方日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蕉岭农村综合改革多多少少也碰到过困难,这些矛盾之所以能顺利解决,与同步推进的农村治理创新有很大关系。

  “过去政府为老百姓做事,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实事,但有些地区的群众满意度不高。原因在于很多事是政府想做的,群众往往持观望态度。”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认为,要敢于向社会放权、向基层放权,激活社会组织活力。

  “广东的社会矛盾,35%涉农,涉农矛盾中超过50%来自土地,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矛盾,迫切需要坚持不懈推进改革。”陈祖煌认为,很多基层 干部认为土地确权会引发社会矛盾,但蕉岭和阳山的探索证明并非如此。“他们(蕉岭和阳山)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基层治理创新做得比较好”。

  蕉岭县县长陈伟明坦言,蕉岭改革顺利推进的背后,离不开同步推进的基层治理创新。基层治理为改革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改革又激发了发展的动力。

  就在去年,记者在蕉岭走访时发现,尽管不少农民已开展土地流转,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农村金融贷款又受到抵押的制约,不少农场主愁眉苦脸。

  为此,在土地确权和流转顺利推进的基础上,蕉岭着力解决农村贷款难题。卢尧生表示,蕉岭根据承包者与村民签订的合同期限,通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给承包者颁发产权流转交易鉴定书,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进行贷款,成功实现总额共30万元农业经营主体抵押融资。

  这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转型。产权交易中心成立运作以来,促成68笔包括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林权受让等交易鉴证及农村金融信贷服务,涉及土地面积1.1万多亩。

  蕉岭的县域经济也获得了发展动力。今年上半年,蕉岭县实现生产总值28.1亿元、比增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比增2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亿元、比增23.8%,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比增39.8%。

  “蕉岭的农村综合改革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依然有很大的潜力。”蕉岭县委书记温向芳表示,蕉岭将通过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生态农业和长寿产业,释放更多生产动力。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