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昔日外出打工 今朝种菊致富


时间:2014-11-25  来源:安徽日报 点击:

 蓝天白云下,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徽派农居,与村边一垄垄金黄、雪白的菊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静谧多姿的山居秋色图。

  11月17日,记者来到休宁县海阳镇盐铺村,57岁的村民胡跃进正与老伴在村旁的田里采菊。 “今年我家种了4亩有机菊花,一年两季能赚4万多元。 ”胡跃进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稻和外出务工,这些年盐铺村成了有名的种菊专业村后,基本没人外出打工了。由于菊花品质好,不少客商在采摘季就登门订购,根本不愁销路。

  盐铺村是典型的城郊农业村,长期以来村民靠种田为生。由于种田收入低,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一些边远的田地出现抛荒现象。2001年,该村从外地引进了一茬两季的脱毒贡菊新品种,几位村干部带头试种了3亩,当年亩均收益5000元。

  “村里有位老党员对我说,我们世世代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你不种水稻种菊花,别到时候花都卖不到稻秆子的钱!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曹长来是全村第一个种菊花的人,他说刚开始村民担心种菊风险大,基本持观望态度。为了让大家转变观念,村“两委”继续发动干部、党员扩大面积试种,带头赴亳州等地推销产品。

  从扩大种植面积、引进加工企业,到打响有机徽菊品牌,盐铺村的有机菊花名气越来越大。尝到甜头的村民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村种菊,昔日抛荒的田地全都种上了菊花。 2007年,盐铺村成为黄山市首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的村,之后又相继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徽菊第一村”。曹长来介绍,现在全村80%以上的村民种植菊花,连片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形成了种、产、销一条龙的徽菊产业体系,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7万多元。

  漫山遍野的菊花,不仅成了盐铺村民共同致富的“摇钱树”,也成为旅游摄影的好去处,吸引了许多户外运动和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近年来,盐铺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顺势发展休闲养生游,先后建起了山越民俗风情园、垂钓中心、荷塘月色观赏区、瓜果长廊和休闲广场公园,引导村民在农闲季节发展农家乐旅游。去年全村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00余万元。

 


来源:安徽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