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通过积极开展工作,我市农业组织化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三农”服务保障水平得到逐步提升。
一、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组织化水平实现提档升级
今年,全市开展了“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重点培育创建了100个三星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申报海城市佳农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等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80个,流转土地6.3万亩。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着力推进家庭农场培育认定工作,制定了《鞍山市家庭农场认定试行办法》,重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开展家庭农场成本核算、资产管理、联合与合作等方面培训,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已发展到84个,经营面积达2万亩。全市500亩以上种植大户发展到75户,流转土地5万亩,100亩以上种植大户700个,流转土地20万亩。
二、体系完善监管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提档升级
今年,不断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全市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100余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580个次,查处种子、农药、肥料等违法违规行为169起,查获各类假劣农资产品11.3吨,有效保护了农民合法权益。大力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全年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71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285万亩;申报认证绿色食品21个,绿色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41.5万亩,全市共认定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面积326.5万亩,占全市耕地、果园总面积的75%,超额完成省下达指标10个百分点。加强名牌农产品培育,创省名牌农产品5个。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2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标准化建设达到省级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目前共抽检农产品4000个样品,合格率99% ;检测产地水产品样品215个,合格率100%。全年全市未发生一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政策落实合力增强,“三农”服务保障水平实现提档升级。
2014年,全市共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2.866亿元,发放良种补贴资金3400万元,覆盖面积323万亩,146.7万农民受益。实施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278个,超额完成年计划28个。全市共完成大田作物农业保险面积243万亩,设施农业保险完成2万栋。省、市两级共投入扶贫资金1365万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5万人。实施整体搬迁整村安置扶贫移民100户,11月底移民户将全部搬入新居。完成户用沼气工程300个,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项目740户。垦区255户危房改造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533.15万元,已改造完成241户,剩余户也全部开工建设,预计11月份项目将全部完工。农业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设置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点20个,设置土壤肥力监测点15个,重大植物疫情阻截率、处置率达到96%,产地检疫和种子市场检疫检查覆盖率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