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内蒙古敖汉小米甲天下


时间:2014-11-20  来源:新农网 点击:

一粒米记录着8000年农作物遗传的秘密,一粒米承载着8000年的农耕传奇。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内蒙古敖汉旗,却因小米而享誉世界,敖汉小米不仅仅因为品质、营养受人青睐,而更重要是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令人瞩目,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小米之乡”等耀眼的光环笼罩下,敖汉小米因为农业与文化巧妙结合而甲天下,让敖汉旗蜚声中外。

  粟之源,世界小米之发端。2002年,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的1500多粒粟和黍碳化颗粒标本,经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运用C14等手段鉴定论证距今8000年,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000至2700年,比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出土的粟的遗存早500至1000年,被认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由此推断敖汉地区有近万年的农耕文明历史,是中国古代旱作农业起源地,也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2013年8月6日,世界小米起源报告会在敖汉旗举行,世界农耕文明的权威学者、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科技研究所所长马丁·琼斯先生做了《农业知识传播的旋转餐厅》,立陶宛国立大学考古系教授吉尔德做了《中国作物何时传入欧洲》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世界农耕文明中国专家组成员赵志军做了《农业起源研究——理论与意义》的报告,证明了敖汉旗就是世界小米的发源地。2014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敖汉旗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在敖汉旗召开,来自英国、美国、印度、韩国及国内的众多顶级专家学者通过从农业考古、谷子起源与发展、农耕文化传承与保护、谷子体系及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研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植物学、农学和基因学的研究领域延伸到了关注自然和人文环境。研究发现,欧洲的小米应该是从东南亚通过欧亚草原通道传播过去的,考虑到敖汉兴隆沟遗址所处位置,其有可能是小米向欧洲传播的起始点。小米从野生到驯化的过程,N15等现代科技考古技术运用等,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夯实了敖汉旗是世界小米的起源地。

  历史久,农耕传承八千年。敖汉旗有着近万年的农耕文明,享有龙祖圣地之美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4种史前文化均在敖汉旗发现、命名。在这些遗址地,都发现了与旱作农业相关的生产工具,敖汉旗的旱作农业萌芽于“小河西”、发展于“兴隆洼”、辉煌于“红山”、传承于“夏家店”、延续到“元明清”,保持到“中国成立”。10000年前小河西文化表明农业萌芽这个时代,小河西遗址出土锄形器、磨盘、磨棒与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出现了原始农业的萌芽。考古发现的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表明,这里已经有了人类聚落。兴隆沟遗址发掘的黍和粟碳化颗粒表明农业开始发展。考古发现7000年前赵宝沟文化表明,这里就由刀耕火种过渡到了粗耕原始农业阶段。考古发现的6000年前小河沿文化表明,当时经济生活的主流是原始农业,畜牧和狩猎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考古发现的4000-5000年前草帽山积石冢、兴隆沟陶塑祖神像等诸多红山文化表明,这里已进入发达的农耕文明阶段。考古发现的3000-4000年前大甸子、城子山等夏家店下层遗址表明,当时的先民们饲养猪、犬、牛、羊等家畜,过着成熟、稳定的农耕经济生活。考古发现的2000-3000年前周家地、山湾子等诸多夏家店上层遗址表明,这一时期农业发达。在战国时期,敖汉旗属于“燕国”管辖范围,燕长城既是军事上的防御线,也是农牧业的分界线。这一时期农业的发达,同时兼有畜牧业。在宋、辽时期,敖汉处于辽国的腹地,旱作农业的发生、发展给契丹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地变化。在元明清时期,敖汉的种植业仍以“粟和黍”为主要经济作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子孙所统率的敖汉部民在这里走过了从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也记述着敖汉部民种植、栽培粟和黍的历史。小米、黏米、糜子不但是敖汉先民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也是蒙元大军行军作战的军粮。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先民们积累了一整套农业生产经验。以敖汉谷子种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系统,始终保持了连续的传承,时至今日还保存着有古老的耕作方式和耕作机制,呈现了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千百年来支撑着敖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的生存需要。

  文化深,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8000年前远古先民耕种的粟和黍能够保留至今,这让考古专家异常兴奋。经过认真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敖汉旗兴隆沟文化遗址出土的碳化黍和粟具备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条件。听了专家们的建议后,2010年,敖汉旗启动了申遗工作,成立“申遗”领导小组,编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通过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中国项目办向联合国粮农组织申报,制定全旗谷子种植规划并组织实施。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蒙古、朝鲜办事处代表、驻北京办事处官员到敖汉旗考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敖汉旗精心筹备并参加了由国家农业部和中国社科院举办的中华农耕文化展,展出了一批敖汉旗绿色农产品,扩大了敖汉旗“申遗”工作的影响力。敖汉旗人民政府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项目办又联合举办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摄影作品展”和以黍、粟等绿色杂粮为代表的“敖汉旗农业地工产品展”。2012年8月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2年9月5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隆重举行。FAO助理总干事AlexanderMuller先生、GIAHS指导委员会主席李文华院士向旗委书记邱文博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牌匾。敖汉旗是全国第六个、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地。2013年5月,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列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敖汉旗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环境好,全球环境500佳。敖汉旗地处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地理坐标为北纬41°42′~43°01′,东经119°32′~120°54′,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这个纬度,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优质粟黍生长的黄金纬度。这里四季分明,较高的积温有效性、适中的年降水量、丰富的日光照射、较大的昼夜温差使这里成为粟黍种植比较理想的区域。全旗土地资源丰富,有褐土、壤土等多种类型,土壤中含有丰富而均衡的有机质、铁磷等矿物质,为谷子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敖汉旗经过半个多世纪环境治理,人工造林5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5%,是全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因敖汉旗的生态建设对于世界人类生存具有极端重要的典型意义,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敖汉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绿色,佑护着粟黍的安全,优良的生态环境也为绿色谷子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敖汉谷子绝大部分种植在山地或沙地,无污染的土质和空气、施用自制的农家肥,使谷子保持了天然特性,因此,以敖汉谷子为主的敖汉杂粮赢得了“中国杂粮出赤峰,绿色杂粮在敖汉”的美誉。

  品质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早在清朝时期,敖汉小米成为宫廷贡米的主要提供地。好谷子产出好小米,敖汉小米质量上乘,独具特色,小米粒小,色淡黄或深黄,质地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素有“满园米相似,唯我香不同”的美誉,米色清新,品质纯正,营养丰富,属米中之上品。敖汉小米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比普通小米高,也高于大米、面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丰富而比例协调。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亦较丰富。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常吃敖汉小米有降血压、防治消化不良、补血健脑、安眠等功效,还有能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积,有美容的作用。也非常适合怀孕期妇女及产后进补食用,是平衡膳食、调节口味的理想食品。绿色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优良的地质土壤,丰富的小米营养,赋予了敖汉小米悉出天然的特征。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敖汉小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规模大,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敖汉旗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也是农业大旗。全旗耕地面积38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3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0亿斤以上,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自治区粮食产量十强县之一,赤峰市粮食生产第一县。敖汉旗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杂粮等。杂粮生产是其种植业中的优势产业,盛产谷子、糜黍、荞麦、高粱、杂豆等绿色杂粮,其中谷子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作物,也是第一大杂粮作物,历年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占全旗耕地面积的16%,正常年份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总产量近3.6亿斤。2014年,敖汉谷子种植面积达80万亩,经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对近年来全国县级谷子生产规模和优质品种面积统计,敖汉旗稳居首位,因此授予敖汉旗“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称号。敖汉旗每年向全国输出2亿斤优质谷子,成为全国谷子市场价格信息的“晴雨表”。

  荣誉多,国内国外皆获得。因生态建设而闻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敖汉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粟黍之源的重大考古发现,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中国农业部列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基于敖汉小米历史、数量、品质、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组委会授予敖汉旗“世界小米”之乡称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敖汉旗“中国小米之乡”称号;经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对近年来全国县级谷子生产规模和优质品种面积统计,敖汉旗稳居首位,因此授予敖汉旗“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称号;通过对敖汉小米历史渊源、地理特征、质量特色、品质特性、保护范围及其与生产地域地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等内容进行审查,敖汉小米具备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条件,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敖汉小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品牌响,敖汉小米美名扬。敖汉旗把有效挖掘利用优质小米资源、做大做强优质小米产业提升到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实施品牌战略、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打造“敖汉小米”大品牌,已引进内蒙古金沟、远古农业等龙头企业,扶持蒙惠、刘僧等本土企业,组建了惠隆杂粮、海祥杂粮种植等合作社,培育了村头树等网络销售公司,打造了八千粟、兴隆沟、孟克河、兴隆洼等品牌,建设优质谷子生产基地80万亩,认证有机小米产品3个,绿色小米产品2个,培育谷子新品种4个。“八千粟”牌小米在第五届绿色食品交易会上评为“优秀产品奖”,在全国杂粮产业大会上评为“优秀品牌产品”。在北京第四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被评为“金奖”。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孟克河”牌小米在内蒙古(扎兰屯)第四届绿色食品交易会评选中荣获优秀产品奖。在中国北方农博会精品杂粮评选中荣获“金奖”。在中国第十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获得“金奖”和“最佳人气奖”。2013年荣获农业部颁发的“优秀农产品”奖。“敖汉小米”品牌已在全国深入人心,销量节节攀升。敖汉旗的杂粮电商龙头企业“村头树”在11月3日的淘系(淘宝、天猫)小米排名一举超过几个传统的线下品牌,并超过了驰名全国的山西“沁州黄”小米,以679.49的热卖指数在淘系排第一名,并超过了第二名240分。通过积极努力,敖汉旗正使“农业文化遗产”标识、“敖汉小米”地理标志“敖汉小米”品牌成为敖汉旗的富民标志,成为全世界的健康标志,成为全人类的认可标志。

  当前,敖汉旗以小米为代表的敖汉杂粮现货和期货价格不断攀升,市场预期乐观,有力地证明:这些历史与文化的附加值远远超过了敖汉小米的本身,为敖汉小米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敖汉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第一个成功的范例。站在新的起点上,做足敖汉小米产业大文章,为敖汉人民谋求更大的福祉,传承是为了光大,保护是为了开发、定位是为了发展,全力实施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把敖汉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发展敖汉小米产业,走出一条保护传承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赢的绿色崛起之路,让敖汉小米富甲天下。


来源:新农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