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8日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今日指出,现在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是2.45亿,超过总人口的1/6,流动人口的总的流向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还在加强,如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动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日举行发布会,介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的有关内容。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和武汉市卫生计生委刘庆香副主任就相关问题答问。
王谦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40个城市启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的一年试点工作时指出,首先,各地高度重视,建立了统筹推进这项工作的领导机制。这项工作得到了各个试点城市的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部分城市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当地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或者重点民生工程。其中山西、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陕西和青海,他们在本省也启动了这项工作。上海市在全市全面推进均等化工作。各个试点城市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部分城市还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也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
二是明确重点任务,形成了基本项目的运行机制。在服务内容方面,明确将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以及计划生育服务列为试点工作的基本项目,在一些城市,他们还在流动人口中拓展了慢病防治、老年保健、中医药等服务项目。另外,在服务供给方面,各个地方的卫生计生部门积极创新管理手段和服务模式,如武汉市有很多很好的经验。
三是探索卫生计生信息对接,初步形成了信息的引导支撑机制。各地加强对流动人口各项服务情况的摸底调查,将流动人口计生机构掌握的流动人口信息提供给卫生机构用于开展服务。另外,部分城市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规范和服务流程,并将流动人口服务落实情况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指标中。一些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城市在现有卫生计生信息管理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信息统计制度,积极促进卫生计生两个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整合,努力实现各方面信息的共享和应用,为我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四是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现在有关这项工作的保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大部分试点城市都明确,要参照户籍人口标准将常住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探索建立符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经费保障机制。特别要提到的是,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联合印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强化各级财政支出责任,建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投入绩效考核机制和资金拨付机制,省级财政为试点县拨付了专门经费。上海市人均公共卫生经费的补贴以常住人口为基数,不断加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整体的投入保障力度。
王谦称,总的来说,这项试点工作带动了全国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全国和试点城市关于流动人口在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产前建档、产后访视、健康检查、儿保手册建册方面的指标都比上一年有所提高。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