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四川安县干部"走读"标本兼治好


时间:2014-11-15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
四川安县用制度留人,用温情留心,采取疏堵结合治“走读”。据介绍,该县实施全天候干部服务机制,狠杀干部“走读”风,严格实行领导干部离开工作地销假制度和报告制度,明确乡镇干部周一至周四晚上无特殊情况必须在工作地的制度,并完善了考勤、监督检查和问责体系。干部“走读”治理带来了作风大转变,服务群众工作更落实,更有成效。
 
近期关于“走读”干部被曝光的报导不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方面的网评文章也是铺天盖地,大篇幅地批驳“走读”干部,也让群众认识到何为“走读”干部。一开始不少人只从字面去理解“走读”的含意,误会不少,认为“走读”就是边走边读书!何为干部“走读”?走读干部一般是指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往家跑。干部“走读”后,因为群众办事常找不到人,让群众很纠结。这是一种大受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也是脱离群众的表现,与党的群众工作相背离。党中央对此现象有足够认识,已于今年10月启动了专项整治工作。
 
笔者在网上读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也读“走读”有了深刻认识。网络上关于干部“走读”文章写的很好,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走读”现象,讲透了危害和后果,提出了好的建议。笔者认为,干部“走读”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得有耐心有意力。“走读”治理很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思想认识不统一。不少党员干部没意识到严重性,认为又不违纪违法,应无伤大雅、无碍大局,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聋作哑听之任之。这种认识给治理工作带来阻碍,也是呈反复回潮的原因。如果这种认识不转变,治标难治本也不易,下多少文件也不顶用,会成为一纸空文被丢到一边。
 
四川安县的做法不是简单粗暴地定框框,而是用制度留人,用温情留心。只有让“走读”干部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转变了思想和态度,才能自觉地纠正错误,改掉“走读”毛病。安县对“走读”干部人性化的关怀就是好举措,这样才能留心,叫他“走读”都不干。留住“走读”干部的方法很多,安县开展的“4+X”活动就是好办法,包括交心谈心、山村夜访、业务培训或文体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能力素质。
 
邓小平同志常说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治理干部“走读”也一样。人性化的关怀可以唤醒大多数“走读”干部的责任意识,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领这份情,还需要制度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大多数,管住个别不自觉的少数,防止“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安县纪委实施的“强化督查与考核,发现‘走读’干部领导要担责”的做法好,值得推广学习。文章说,县纪委、组织部、目标督查办等部门经常突然“造访”,检查干部在岗情况,这让“走读”干部害怕,不再敢顶风违纪。
干部“走读”有其存在的原因,必须从源头治理好。干部要留的住群众服务工作才做的好。相信通过作风整治,通过教育实行践活动心灵的洗礼,一定会树立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根治干部“走读”现象。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