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农民“后继无人”是一种矫情


时间:2014-11-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

“平时村里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江西省萍乡市职业种粮农民陈茂盛不无担忧地说,他已经55岁了,他说当前中老年人种田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在的田好歹还有人种,再过十来年,等我们这些人老了、种不动了,谁来种田就真成为一个问题了。 (《经济参考报》11月5日)

  农村的沦陷是很多人的心病,这其中还夹杂着一种微妙的乡愁。尤其是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已经中空,土地荒芜,乡村彻底沦为“敬老院”。面对农村中老年人居多,80后、90后不愿意种地的现状,很多人表现出了忧虑。

  谈农民“后继无人”的话题,一个现有的好例子就是吴秀波主演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马向阳做第一书记的这个大槐树村,也面临着乡村都是中老年人和妇女儿童,青年在外打工的局面。为什么如此?道理很简单,不少地方每亩粮食纯收入只有数百元,两季庄稼每亩也不过千元上下而已。《201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前段时间发布,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外出农民工月收入为2609元,农民工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就顶一亩地耕种两年的收获。在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农村地区,人们自然不愿意种地。

  在《马向阳下乡记》中,马向阳凭借自己商业局的背景,引来了资金修路,引来了旅游项目,开起了煎饼公司,凭借土壤中硒元素高引进高端大棚。最后,村庄富裕了,在外打工的人都陆续回来了。不得不说,这种特例解决不了中国大多数农村的问题。我国大多数农村的土地并不特殊,不是每个农村都山清水秀可以搞旅游。换句话说,想把农村的青少年再吸引回来几乎不大可能。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城镇化率在2010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46.6%,但是如果从户籍的角度来看,中国当时的城镇户籍占总人口的33%,也就是说有13.6%的人虽然在城镇,但还是农业户口。美国务农人口1910年为32%,1994年务农人口已经下降到了2%。由此来说,我国农村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准,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2013年农业白皮书显示,在日本主要农作物水稻的种植者中,超过65岁的占74%。2012年,南非农民的平均年龄已达62岁。农民老年化严重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要想解决也只能靠提高农村土地的流转效率,加快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管理,当农民收益升高时,自然不愁田地没人种。

  农村的人口减少是一个发展趋势,我国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改变 “中国的城市像欧美,中国的农村像非洲”的状况。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进行相关改革使农村城市实现自由流动,在此基础上,再谈农民“后继无人”才是现实的,不然只能是一种矫情和想当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