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末,榆树市五棵树镇的田野里又恢复了宁静。忙完秋收的农民却并未停下忙碌的脚步,他们有的在晾晒玉米,有的已经到粮库售粮,还有的在忙着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后秋收时期”的五棵树农民分外充实。
让粮食颗粒归仓
五棵树镇合发村种粮大户李军家的院子里,金灿灿的玉米已经堆成了一座座金色的小山。李军今年种了30多公顷玉米,十月上旬就完成了收获。“这个场院大概有2000多平方米,收回的苞米都在这儿晒着呢。”今年,李军又一次迎来了丰收,预计每公顷的产量将在1.2万公斤以上。
“等晾好了之后,就把苞米装进粮仓里。”李军指着院子里的一个个科学储粮仓说,“还是这粮仓好,比以前的苞米楼子强多了,耗子进不去,有效减少了粮食损失。”对李军来说,将玉米收回家里只是秋收的第一步,晾晒、降水、脱粒、售粮……为了让每一棒玉米都颗粒归仓,李军还要再忙碌一段时间。
倒出空儿来去打工
秋收后,还有一些农民直接将收获的玉米运到了粮食收购企业。“我刚收完就把苞米拉这儿卖了,今天都处理利索了。”五棵树镇一家粮库的院子里,停着几辆卖粮车,装满了玉米棒。一位正忙着给农民开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秋收以来,每天都有农民前来卖粮,一天大概能收六七十吨玉米。
“虽然现在卖粮价格低了一些,但如果过两个月再卖的话,连晾带收储,费时费力,太‘把身子’了。”一位刚刚卖完粮的五棵树镇农民表示,他把玉米卖完后,准备外出务工,“多挣点钱回家过年。”
为明年种地“充电”
“秋收也完事了,正寻思着学学新技术、看看好种子,为明年做准备,没想到专家把知识送到咱家门口了。”日前,省科技厅的工作人员来到五棵树镇,为秋收完的农民发放农业科技书籍,提供科技服务,将农业实用技术送到农民身边,很多农民都积极赶来“充电”。
五棵树镇相关领导介绍说,随着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农民学习科技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一位领了多本农业科技书籍的农民高兴地说:“这些书够我好好‘消化’一阵了,这个冬天有事儿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