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的商业化育种处于体系构建阶段,主要体现在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的探索不足,原始创新成果匮乏,育种资源、基因、材料和人才等基础性资源支撑尚不坚实;完全自研自创自主的亲本材料与品种组合比例不高;大面积应用的突破性更新换代品种还不多等等。但是可喜的是,也有少数真正立足于长远的龙头企业,已经将占销售收入之比超过8%甚至是超过10%的当期利润拿出来投入到长周期的育种研发上,并且在商业化育种的体系构建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并形成了较好的科技平台和可持续的研发能力。
|
|
文字友情链接 | ||||||||||||||||||||||||||||||||||||||||||||||||||||||||||||||||||||||||||||||||||||||||||||||||||||
|
图片友情连接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