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母劝子廉”明大义“妻劝夫廉”传美德


时间:2014-10-2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点击:
 陶母退鱼
    本报记者 蒋培玲 
    俭以养德,廉以立身。自古,中国人就有重廉、崇廉、促廉的良好传统,清正廉洁不仅被视为“国之四维”,而且被视为“仕者之德”。 
    在广东省广州市石井镇石门村,有一口警醒、劝诫贪官戒贪的“贪泉”,至今旁边仍立有石碑。相传,饮用此水后,即使廉洁之人也会贪婪成性。老百姓借此讽喻官场腐败文化。晋代的吴隐之操守清廉,被封为广州刺史前去改革岭南弊政,经过此泉,听闻此事,不以为然,照饮不误,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以古代贤臣伯夷、叔齐宁饿死不食周粟的高风亮节自励。随后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对此,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序》中写道:“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其实,泉水并无神奇之处,只是因为古时石门村是西、北江汇流后向广州流去的必经之地,是官员南来北往、迎送歇脚之处。许多官员通常是轻舟而来、满载而归,老百姓便把他们饮用过的村中一井讽喻为“贪泉”。 
    吴隐之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意志坚定,有如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粟那样,饮了贪泉也不会变得贪心。 
    官员为政清廉与否,自律相当重要,但同时他律亦不可少,历史上,古人劝廉的故事层出不穷。 
    东晋大将军陶侃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主管渔业。一次,他派人给乡下的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孝顺?但是深明大义的陶母,却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与上述“母劝子廉”内容相似的还有“妻劝夫廉”的故事。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身在故乡的妻子。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此外,还涌现出兄劝弟廉、老劝新廉、下劝上廉等美谈。 
    清顺治年间,侯抒愫任潍县知县前,其哥哥侯抒恽就劝戒说:“我们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贪一文钱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弟弟了。”一次,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个官员为其说情,侯抒愫都闭门不见,坚守清正廉洁的操守。 
    明朝兵部尚书王廷相,他给新上任的御史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坐轿外出,走到半路下雨了。雨后再上路时,一个穿着新鞋的轿夫小心翼翼,后来还是一不小心踩到了水洼里,鞋面被弄脏了。于是,这个轿夫便不再顾惜新鞋,再遇到泥水,便满不在乎地踩上去。御史是负有弹劾、纠察官员过错之责的人,王廷相讲的这个故事,其寓意就在于劝戒御史引以为戒,坚持防微杜渐,以保清廉本色。 
    金海陵王执政时,任丘县县尉刘焕经常劝戒财迷县令:“收敛贪财之心,少干贪占之事”。后来,朝廷考核官员时,县令受到奖赏。县令置酒感谢刘焕:“你有廉慎之德,使我获得了奖赏,感谢你的提醒和规劝。” 
    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无论社会怎么进步,公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被后人称为“官箴”的警句,激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责任编辑:高晓川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