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污水不外流 循环出效益 浙江衢州市新塘边家庭农场绿色变革


时间:2014-10-25  来源:新农网 点击:

 “污水不外流,还能变肥料,循环养殖环保又增收。” 10月13日,在江山市新塘边镇勤俭村的赛华家庭农场,农场主姜赛华从稻田里摸出一只大甲鱼,在他身旁金黄色的稻丛中,甲鱼穿梭往来。

  赛华农场有农田、水塘共300余亩,6间甲鱼孵化用房,共养殖鳖10万多只。“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多,难免产生污水,若是排入新塘溪中必然影响下游水质。”姜赛华说,针对这一情况,镇农技干部主动上门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建议,还陪同他前往外地学习参观,最终采用了“稻鱼鳖共生”的养殖方式。在水稻田中养鳖,小鱼是鳖的优质饲料,鳖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水稻不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

  绿色生态的养殖方式也受到了收购商和消费者的认可,农场的鳖远销杭州、上海等城市,生态种植的稻米也格外香甜可口,每亩稻田的总产值能达到1.5万元。

  “鼓励农场走生态路,不仅能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最关键是对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有利于长远发展。”新塘边镇副镇长姜春兔介绍,近年来,该镇通过干部挂联家庭农场,对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分类指导,鼓励农场引入企业化生产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家庭农场经营水平。

  截至目前,该镇家庭农场已达到48家,经营范围包括水果、蔬菜、畜牧、中药材、休闲观光等领域,带动500余名农民从事相关种养(殖)业,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至1500元。

  位于东陈村的果果家庭农场共承包山林2300多亩,种植桃树、杨梅、蜜柚等作物。由于农场有700多亩是新开发的梯田,土壤较为贫瘠。“不少村的生活污水和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都遇到排放、处理难题,而生活污水和畜禽排泄物都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引‘污’上山。”农场主杨仕林说,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农场与周边3个村、12个生猪养殖场达成协议,购买了专用吸污车,还投资140多万元,在果园新建一个300立方米的沼液池和28个蓄水池。经过污水的“滋养”,原本贫瘠的土壤肥力增加不少,农场实现了丰收。


来源:新农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