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莫把有机食品炒成“奢侈品”


时间:2014-10-18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有机产品要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走“奢侈品”路线、一味抬高价格的做法恐怕行不通。脱离实际的定价,不仅发挥不了撬动需求的“杠杆”作用,反而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炒作”“不靠谱”的印象

  近日,一份来自某企业产品订货会的有机产品价格单,引发网友热议。在这份价格单上,一斤有机大米的价格达到63元,一斤有机杂粮也要60多元,一份500毫升有机大豆油的售价更是高达239元……有机产品值不值得吃、吃不吃得起,一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有机食品,这个几年前很多消费者还有些陌生的概念,如今已经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逛大型超市,不难发现位置显眼、装点精致的有机食品专区;在电商网站,各类有机食品也成为大篇幅、重笔墨营销推广的重点……

  农药残留、过量化肥、不当催熟剂……这些频频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着消费者的神经,也让主打“纯天然,健康,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口碑渐长。在消费者眼中,有机食品相对严苛的生产条件,成了保障“舌尖安全”的一道道安全阀。

  然而,在消费者心中印象良好的有机食品,现实中却被价格“绊住脚”,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半斤鸡毛菜20多元、一斤菠菜40多元,相比普通产品,有机产品动辄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高价,被一些消费者形容为“卖出了保健品的价格”;不少消费者坦言,第一眼看到有机食品,常常能被漂亮的卖相吸引,但转眼看看标价,又打起退堂鼓。

  有些有机产品的质量,难以与其高价相匹配。因为行业规范性不强,一些只顾炒作“有机”概念、抬高产品价格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疏忽了质量把控,导致市场上的有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真假难辨。

  不可否认,有机产品的高价有一定客观原因。生产基地三年内不使用农药等违禁物质、种子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这些相对严苛的生产条件,意味着有机产品生产规模较小,人力投入大,风险成本及运输成本相对高昂,售价自然也高一些。

  但是,有机产品想要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走“奢侈品”路线、一味抬高价格的做法恐怕行不通,还需费些心思挖掘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脱离实际的定价,不仅发挥不了撬动需求的“杠杆”作用,反而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炒作”“不靠谱”的印象。

  产品质量也应得到更多重视。不夸张地说,在信任危机蔓延食品领域的今天,有机食品寄托着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希望。相比其他领域,有机行业的信任度更高一些,但这份信任度也很脆弱。想要呵护这份信任,需要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在质量控制方面下功夫。多生产一些货真价实的放心产品,让更多老百姓畅享“舌尖安全”,有机产品行业发展才能更有后劲。

责任编辑:刘菁
 


来源:人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