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秀山: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融合之路


时间:2014-10-18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点击:

“武陵明珠”闪亮渝东南

  ——秀山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之路

  记者邓俐 见习记者高飞 白雪妍

  驱车几百公里,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进入秀山,却是一片“豁然开朗,一马平川”,没有高山阻隔,没有地势起伏,只有高楼耸立,车辆川流不息,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呈现于面前,这便是地处渝东南的秀山。

  “秀山是三省交界,有‘一脚踏三省,三省闻秀山’之称,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描写的原型就是秀山,这里物产丰富,有锰矿,还盛产金银花和土鸡,人称‘武陵明珠’。”秀山县委宣传部长周毅介绍道。

  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重庆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渝东南地区被划分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地处渝东南的秀山县,根据功能区的发展要求,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立足于秀山特色资源,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告别“锰发财”,实现“绿发展”

  重庆秀山县与毗邻的贵州松桃县、湖南花垣县并称“中国锰业金三角”,多年来,秀山人“猛发财、发锰财”,锰产业成了秀山的工业名片,产量最高时一度占到了秀山经济总量的80%,锰矿开采增加GDP的同时,不仅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秀山人选择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道路,通过治理锰矿、石漠化、发展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地把产业与生态相融合,秀山成功地实现了由单一锰产业向绿色生态产业的转型。

  今年7月,环保部、工信部在秀山召开全国锰矿治理现场会,将秀山锰治理经验作为国家标准进行推广。殊不知,四年前,秀山锰矿长年掠夺性开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领导因此作出批示,环保部挂牌督办,治理工作也随之展开。

  治“锰”还需猛治。2010年,新任县委书记代小红同志经过大量的调研摸底后,对锰产业开始了一场“壮士断腕”式的关停风暴。“一个月内关停该县的138家涉锰企业并在两年内完成整治,其中包括18家电解锰企业、37家矿山企业、83家锰粉加工厂。同时,按照环境容量、上大关小等原则,对那些关停之后进行整改并达到环保要求的电解锰企业重组为7家公司,规模按要求控制在20万吨。这一做法既是国家环保部的要求,又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秀山县经信委党组书记何军介绍说。经过锰矿关停整改的秀山,生态环境很快有了好转。“原来从矿山流出的黑水将农田和河流都污染了,现在河里面的水又变清了”。秀山县环保局纪检书记黄学文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治理前后发生的变化,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治理锰矿后,秀山经济还能不能保持快速发展?秀山的发展后劲在哪里?靠什么弥补锰矿治理后财政收入的锐减?县委书记代小红这样告诉我们;“治理锰矿产业不是一下子取消锰矿,而是保持锰产业在全县的占比稳中有降,今年锰矿产能大概24万吨,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已经下降到50%以下。根据现有条件,按照‘不做增量,优化存量’思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强环境整治,实现工业与生态的高度融合。同时,依托先进电解锰技术,深入推进电解金属锰企业技改整合,逐渐实现锰矿产业健康发展。”

  “由于治理锰产业造成的经济暂时下滑,秀山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利用重庆市财政的支持、城市发展建设的土地财政收入、商贸物流园区产生的收益及规范土地管理所补缴的土地出让金等,及时弥补了治理锰矿带来的财政收入减少。”秀山县委宣传部长周毅补充道。“从去年开始,秀山锰产业已经失去了一支独大的优势,非锰产业贡献率大增,而且第一季度的GDP增速高达19.2%。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来了经济的企稳回升,形成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目前秀山一、二、三产的比例分别为10%、50%、35%,今后一产比例要降到7%,二、三产分别为40%、50%以上,要增量做三产,实现产业结构大转型。至于锰产业,最终是很小的一块,适当的时候甚至可以不搞。”县委书记代小红自信地说。秀山通过不懈的努力,告别了“锰发财”,实现了“绿发展”。

荒山披“绿衣”,农民喜获利

  秀山是林业大县,同时也是石漠化治理的重点区。按照重庆市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显示,全县岩溶区总面积8.5万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5%,石漠化土地面积超6万公顷,严重的石漠化现状已经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1年,经过多方考证和调研,秀山决定以绿化造林为基础,依托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以油茶、油桐、香椿、皂荚四大林业产业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特别是引进皂荚用于石漠化综合治理。“皂荚能够治理石漠化,因为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而皂荚对土地的要求低,容易成活,大面积种植皂荚既修复了生态环境,确保治理区域石漠化现象不再复发,而且又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县发改委副主任白孝俊介绍说。

  “我先后投入了1500万元,种植了10000亩皂荚树,县里将其纳入国家石漠化工程,还使我获得了近900万元的扶持资金。”秀山县禾才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家成说,“皂荚树5年产刺,8年才结果,投资见效慢,不如开锰矿来钱快,也没有开锰矿挣钱,但是种皂荚不像锰矿那么污染,既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农民致富,最重要的是皂荚树还能治理石漠化,具有生态效益”,吴家成自从2011年成立公司以来,就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

  “我今年72岁了,自从加入公司以来,我每月可以获得1500元的工资,这只是一部分,我种的地也租给了公司,每年可以获得分红,一年下来,每年差不多能到手10万多块”,秀山县梅江镇兴隆坳村晏家组村民张定邦说。

  “不光是挣钱,关键是终于能在家门口挣钱了。”39岁的村民刘义说,以前常年在外打工,收入是不低,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太少。现在,他帮吴家成做管理工作,每个月工资2600多元,还用家里的9亩地入股种了皂荚树,等着分红。

  不仅如此,秀山还积极通过科技种林推动效益提高。目前,秀山禾才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联合国家林科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选择采集南方皂荚和低温库保存的北方皂荚群体共18个种源253个家系,在溶溪镇石板村建成“中国西部皂荚基因库”,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皂荚基因库,并在梅江镇兴隆坳村建成皂荚科技示范园300亩。目前,通过皂荚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级皂荚基因库的科技示范,预计到2017年,将建成5万亩皂荚原料林基地。进入盛产后,将实现产值5亿元。

  在石漠化治理的基础上,秀山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双赢,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得到保护的石漠化治理道路。

 生态保护是前提,绿色产业促发展

  “宁可慢发展,不可乱发展。青山绿水就是最大的本钱,只有生态保护好了,经济才能健康的发展”县委书记代小红说。按照这一思路,秀山突出生态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将生态产品的功能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过程,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融合发展。

  秀山除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传统农产品产业发展外,还大力发展差异化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五朵金花”(金银花、土鸡、茶叶、油茶、猕猴桃)远近闻名,特别是“金鸡工程”(金银花、土鸡)更是秀山品牌。目前,金银花种植面积已有35万亩,秀山土鸡年出栏数达1200万只以上,有土鸡中的战斗‘鸡’之称,因此,秀山土鸡已经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茶叶、油茶、猕猴桃也在稳步发展。“秀山农业发展已经不只是单纯地发展农业,而是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实现与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秀山县农委主任陈爱党说,“麻辣鸡丝做的真香,越嚼越有味儿”,这是我们在重庆鲁渝立强食品有限公司品尝产品,“这里还有泡椒鸡杂、香辣鸡胗等几十个品种,产品销量很大,供不应求,本地人都买不到。公司每年能处理500-800万吨土鸡,大概每小时处理一万只,”重庆鲁渝立强食品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黄重鸣介绍道。“这是我们根据秀山饲养土鸡的优势,打造的土鸡深加工品牌”,陈爱党说。据悉,秀山现正积极打造食药基地,通过引进重庆万物春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奇秀食品有限公司等优秀食药品加工企业,秀山食药加工业将发展成为经济总量大、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的重点产业。此外,秀山还针对中药产业提出了“一库两基地两中心一示范区一百亿”的战略目标,简称“12211”发展战略。

  “秀山工业园区是国家商贸部批准的梯度贸易转移基地、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分为三园一组团。在规划产业园区发展时,秀山将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的标准。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企业必须是‘有实力、无污染’”,秀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易晓明说。“在招商引资中,不仅要看外来企业实力,还要看是不是产生污染,凡是产生污染的企业,我们一概不要,曾经有个东部省份的污染企业想要来秀山投资,说每年至少给我们创造四个亿的税收,但是我们拒绝了。”易晓明娓娓道来讲述着招商的故事。

  在最大可能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秀山工业园区现在围绕四大类产业项目进行招商,第一是食品药品制造业,第二类是山地农业机械生产,目标是在3-5年的时间内建成集小型农用机械研发、制造和展示于一体的山地农机产业观光园;第三要继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将服装加工行业作为园区的重点引进项目。第四类消费电子类制造配套。同时,坚持“无中生有”,以扬子集团旗下扬子门业为龙头,打造门业、热能设施西部生产基地,建成防盗门、防火门的产业集群。

  此外,秀山地理位置特殊,具有“襟黔带楚”的特殊地位,是武陵山腹地物资集散中心。作为东西部公路运输的必经之地,秀山发展商贸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秀山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占比近年来大幅上升,从2011年32%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35%,2014年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16个专业市场现已建成8个,包括副食品、家居建材、钢材、五金机电等,签约入驻商户3989户,铁路集装箱站、大型货车货场和化工品专线都投入了运营。目前,已实现货物吞吐量318万吨,市场交易额118.8亿元。预计到2015年,园区将实现年货运量1000万吨、市场交易额200亿元”,物流园区管委会主任杨小民说。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