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讯 (记者 石静菲) 回族人杨雪岩是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党委副书记兼副部长。2008年开始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辅导员至今,共培养了400余名少数民族预科生。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在辅导员岗位上,在同志们眼中,她是优秀的德育专家,而在少数民族学生的眼中,她是可亲可敬的引路人,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轨迹中凝聚着大爱与奉献。
梦想育人,以坚定的信念引领学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杨雪岩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课堂上,她邀请国内民族政策研究及教育专家,开展民族教育主题报告会;平日里,她精心设计上课内容,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假期中,她带领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学生将时代发展、个人命运和民族情结相交融,更加坚定了他们为民族事业和祖国发展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 95%的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青春力量。
服务育人,以专业的素养指导学生
杨雪岩还坚持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提炼出“四步走”工作方法,即“问题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后续效果如何”。她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前期培养,积极发展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她选拔汉族优秀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结成学业帮扶对子,提供个性化学业指导;她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帮助其制定人生规划;她连续八年亲自带领辅导员到学生家庭走访。她始终坚持春雨谈心,个别学生入学后有放弃学业的想法,她立刻找学生谈心,稳定学生的情绪,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即便是休息时间,学生有了困难也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她,她宁愿加班到半夜与学生促膝长谈。她觉得,能够为学生们开启美好的世界就是一种幸福。
爱心育人,以慈母般的关怀感染学生
杨雪岩所在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新疆、广西和贵州等边远省份,语言、生活、学业差异很大,但她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惯。通过为少数民族预科班开辟专业教室,设立心形许愿墙、照片墙、生日墙以及成长事迹流年图,让学生们不断感受到爱和温暖。少数民族学生的贫寒家境,总让她寝食难安,她积极争取在学校设立少数民族预科生奖学金和社会捐赠奖学金,她带头创立“暖基金”,自己还默默资助着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学费。她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倾注了自己真挚的关怀。学生突发脑出血入院时,她连续几日24小时在医院无微不至地照料,学生出院后,她依然关心着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父亲去世时,她第一时间担负起家长的职责,做学生的“杨妈妈”;学生失恋时,她在网络上鼓励学生,在她的努力下,少数民族学生在成长路上更加自信、阳光。
杨雪岩告诉记者,今后,她将继续全力以赴献身于教师这一美好事业,做少数民族学生的引路人。
来源: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