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号,是《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月1日(简称“规范1.0”)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服务工作日。在武侯区国税局服务大厅,并没有出现记者想象的人员拥挤忙乱的场景,而是整个大厅井然有序,这是缘于武侯国税局早在2011年便先于其他区县开始着手服务需求矛盾的解决,才有今天无缝对接的平稳过渡。
上午9点08分,成都市虹桥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在武侯区国税局顺利开出“规范1.0”正式推行后的第一份发票。“规范1.0”施行后,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需要提供《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缴纳税款申报单》,简化了合同原件复印件及单位公章等3项资料的准备和审查,办理时间由原来15分钟以上缩短为5分钟以内。
下午13点,某公司会计小黄来到武侯国税局办税服务大厅,熟练地在取号机前取了号,显示等待人数为27人,估摸着还要等一会儿,便来到导税台咨询了一下公司涉及营改增业务办理的问题,得到满意答复后顺便倒杯水到等候区坐下,刚喝一小口,就看到9号窗口叫号了,赶紧拿上资料凑过去办理。走出大厅,一看表,才13点18分,还来得及赶回公司忙乎一会儿。
这一切在今天的小黄眼里是如此自然,但之前却几乎无法想象。她至今还记得,过去办税完全是一场战斗,提前一天就得把公司的事情安排好,第二天一早出门,挤进闹哄哄的大厅,再长的时间也得站着熬着,运气好上午就排到窗口办完业务,运气不好眼看快要排到就到中午下班,只能等到下午上班,办完业务才发现又累又饿,连水都没喝上一口。年年窗口测评,高居纳税人意见榜首的永远是一条——“等候时间长”。这块石头,年年沉甸甸地压在武侯国税人的心头。自上而下,大家都知道问题,却也都知道要想解决问题——难!
难,难在服务资源严重不足。截至目前,武侯国税累计登记户为91764户,在有20个区(市)县的成都市,登记户的比例占到1/5,比第二名金牛区高出1万多户,比起第三名高新区超出近1倍,超过省内个别地级市全市登记户的数量,甚至相当于西部某省全省登记户数量!庞大的服务对象基数,意味着巨大的窗口工作量,以2014年7月为例,全月23个工作日内窗口办件121300件,日均5200余件!讲硬件,4个办税服务点,54个窗口,总面积不到1300平方米,面对的是9万余户纳税人,每年所得税年报期间高峰期近10万户次申报量,每月1.3万户需购票的纳税人,12万户次的月办件量;看软件,99人组成的综合性服务团队看似庞大,可人均服务的对象是910户,每一户纳税人能摊到的纳税服务人力资源仅0.001人!
早在2011年,武侯区国税局便针对税收服务存在的供需矛盾,率先下决心从根部进行整改,当成都市国税局在全市下发规范服务要求时,武侯区已经有20-30%的服务项目提前达标。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武侯国税直面办税服务厅距离远交通不便、业务量高导致前台压力大服务有欠缺等问题,开始积极探索,破解窗口服务难题,率先在全市开展多点配票多点办税。除发票管理窗口外,其余业务推行全职能窗口,实现27个综合服务窗口“一窗多能”,有效减少纳税人多次取号的等候时间;着力大厅分流,在办税大厅2楼拓展近80m2的办公区域增设6个窗口开设发票代开专区,在簇桥新设4个窗口开设个体户办税服务点,有效解决办公资源有限与不断增加的税收业务量之间的矛盾;推进网上申报,截至目前,企业纳税户网上申报认定率达到96.89%,申报期内排队拥挤堵塞现象基本消失;完善服务设施,增配自助办税终端,配置4台上网电脑,2台触摸屏,18台POS机,8个填单台和近200个等候座椅,完善优化排队叫号系统,彻底改变纳税人办税排队拥堵的状况。而一般的审批,法定为20个工作日,成都市要求为14个工作日,武侯区则要求在7-10个工作日便完成,大大缩短了周期。除此之外,利用12366短信平台、税务网站、新闻媒体、政务微博、税企QQ群等宣传渠道开展税收宣传,内容涵盖税收政策宣传、申报提醒、发票缴销提示、财务报表报送通知、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提醒、业务办结提醒等多个方面。同时,拓展政务微博为宣传阵地,开展税收政策宣传、涉税问题解答、热点问题讨论等。目前,12366短信推送已经达42573条,“武侯国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粉丝合计已达46000余名,成为该局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有效沟通渠道。
而这一次,当国家税务总局下发规范服务要求时,武侯区国税局又提前做好准备,在原有服务工作基础上,比照现行规范要求,梳理出57项业务办理事项与“规范”差异,对纳税服务工作人员100余人次开展培训,保证了税收服务工作新旧服务规范的无缝对接。仅10月8号上午半天,就圆满完成519件次纳税人发起的事项,获得纳税人的点赞。(记者 张兴渭 通讯员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