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鄂州农业基地主打有机牌:这里农产品放心吃


时间:2014-10-12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鄂州农业基地主打有机牌

  这里农产品放心吃

  本报记者 田豆豆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湖北鄂州近年掀起的农业“绿色革命”也喜结硕果。有机稻、生态鸡、绿色茶……这里培育出无公害农产品84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食品26个,生态农业新格局初步显现。当地农民自豪地说:“我们的农产品您放心吃!”

  基地主打有机牌,农产品价高还热销

  近日,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万亩有机稻基地旁边的晒谷场上,几个皮肤黝黑的农家妇女正在翻晒金黄的谷粒。左细贵大婶乐呵呵地说:“咱们这里种的都是有机稻,不打农药、不撒化肥,卖价可高了。” 湖北联和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元虎介绍:“我们的‘梁道’牌有机大米‘喝’的是山泉水,施的是有机肥,用生物方法杀虫,今年预计能产150万斤大米,价格每斤58到98元,已经预订一空。”

  大米最怕病虫害,怎么能不打农药呢?稻田边上,记者看到一排排太阳能杀虫灯。鄂州市农委高级农艺师周克威说:“除了这个,基地还投放‘生物导弹’赤眼蜂。赤眼蜂的雌蜂专门寻找害虫虫卵,在里面产卵。孵出的小蜂幼虫又能吃掉虫卵。这里还采用性诱剂诱捕害虫防治。”更有趣的是,基地每年从6月15日开始至7月30日在稻田养鸭,鸭子能吃掉稻田里60%的螟虫、飞虱、叶蝉等害虫。8月份,稻谷开始成熟,基地再把鸭子卖掉另赚一笔。

  鄂州土地面积小,农业生产在总量上没有突出优势,但鄂州生态环境优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因此,鄂州市委书记李兵要求,市级领导和涉农部门干部每人都要联系一个基地,每个基地都要培育一个主打有机农产品,并选派懂生态农业的专家参与全程建设。目前,鄂州市正重点建设50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梁湖碧玉”绿茶、沼山胡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不到两年时间,鄂州就有11款有机农产品实现了热销。

  农民带地入股,规模化保障农产品质量

  “村里种有机番茄后,去年我就从基地挣了五六千元,现在过年过节,孩子给我钱我都不要了。”说起这两年来日子的变化,正在鄂州池湖农业生态园大棚里忙活的艾秀英老人满脸堆笑。

  从去年起,池湖村开始流转土地建设有机番茄基地。但土地流转遇到不小的阻力。不少农民认为企业用地是“一锤子买卖”,占后农民坐吃山空。“年轻人还可以打工,上了年纪的怎么办?”

  干部组成几个宣传队,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上门向群众解释:土地流转是让农民“带地入股”,而且发“土地流转股权证”,流转后还是只用于农业生产,这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各宣传队还给农民算了三笔账。一是成本账。原来户均不到1.5亩地,种点芝麻黄豆,一年收入最多2000块钱,这还不算人工成本。二是股金账。基地按股份合作的模式经营,鄂州新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占35%,村里的集体企业——池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占32%,农民以每亩地6万元的价格入股占33%,年终按股份分红,每年每亩保底分红1500元,上不封顶。三是劳务账。土地流转后,村民还可以在生态园打工,一天收入60块钱。

  土地权益明确了, 经济账算清了,农民的思想也通了。去年底至今年7月,生态园先期流转的40亩地,产了80万斤“梁心”牌有机番茄,每斤以近20元的价格,畅销武汉中百等各大超市,供不应求。正在忙着种今年第二季番茄的农民周秀珍说:“我们农民也跟着赚钱,今年第一季番茄我已经挣了五六千元。”看到实效,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进来。

  各个基地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目前鄂州在全市全域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已确权59.79万亩,占总面积的85%。


来源:人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