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到田间地头总结丰产经验好


时间:2014-10-10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

金秋时节,在各种农作物即将收获之前,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负责人和种粮大户步入田间地头,亲眼目睹和聆听那些种地种出名堂的农民的丰产经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令其大开眼界,为明年种啥、咋种指点了迷津。

  自古以来,农民都会种地,但种好种赖差别很大。在当下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种地的农民已经趋于职业化的今天,运用新的技术科学种田,不断刷新粮食产量,让土地释放出最大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种地农民的自觉行动和新的种地理念。尽管当今的种地农民都在追求高产高效,都在重复着“四季歌”,但同样农作物,同样面积,依然存在着一年到头收成结果不一样的差别。究其原因,还是在生产过程中,环节上出了问题,导致产量低,效益差。

  有人以为,种地不需要啥学问,其实种地的学问很大,跟其他行业一样,一不留神,说不定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减产。因此,再会种地的农民,也有疏忽大意之时,学习他人好的做法,定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依龙镇的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负责人和种粮大户通过到田间地头观摩,与高产户对比,从中看到了不足之处,受益匪浅。拿种植玉米来说,有的是种植品种因素产量低,当前,市场上销售的玉米种子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选择适宜本地积温、抗逆性强、并经过试验示范获得稳定性产量的品种是最佳的选择,不能一味追求新品种,更不能轻信种子经销商忽悠;有的是施肥因素产量低,有的施肥量不足,有的氮磷钾和微肥搭配比例不尽合理,不能满足玉米生长需要;有的是保苗株数不达标产量低。种稀了,玉米棒再大,其产量也上不来;有的是播种深浅不一致因素产量低,种浅了,稍遇干旱,种子芽干出不齐苗,种深了,一旦土壤湿度大,粉籽、烂籽出不全苗;有的是灭草中耕不及时因素产量低,草荒严重,该趟不趟;有的是整地不到位因素产量低,没有做到深松浅翻,甚至不整地直接播种,旱时,耕地硬邦邦,涝时,不渗汤;还有没能及时防治病虫害、抗御旱灾、涝灾等等各种因素都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的环节。

  又是一年秋收时。此时,一季管两年,是总结丰产经验的最佳季节,农村干部都应象依龙镇那样,有意识地组织种地的农民,到丰产地块走一走,看一看,既起到互相学习借鉴之效果,又为来年夺取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