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种粮大户盼“药肥一体化”


时间:2014-10-08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点击:

  “今年种粮又是大丰收。你看,我种的糯稻每亩地打到1200斤没问题。穗粒数在180至230粒之间。”站在一片泛黄的稻田边,陈杰洪随手掐下一根稻穗,用手一撮,圆滚滚的稻粒拢到掌心,他胸有成竹地说道。

    几年前,陈杰洪来到安徽省肥西县丰乐镇三里村流转了800亩土地种粮。“说实话,这些年种粮我从来没愁过卖粮,只管全身心地投入种植环节。”陈杰洪说,今年的天气条件总体来讲对粮食种植还是有利的。但由于扬花期间多雨,防治工作未及时,造成了局部范围的稻穗患上了“穗颈瘟”。后期打药控制,及时遏制了病情的蔓延。

    “再过两天,这片稻田就完全成熟,进入机械收割期。今年市场情形也不错,前两天我看新闻,安徽省已经启动了秋粮最低收购价。以2014年产的国标三等中晚稻为标准品,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市斤1.38元,粳稻最低收购价每市斤1.55元,分别比去年每市斤增加0.03元、0.05元。这几年,粮食价格节节攀升,对我们种粮大户来说是利好消息。”陈杰洪说,也正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对粮食种植扶持越来越大,才让自己坚定了种粮的道路。

    “现在种粮轻松多了,基本上全程机械化。品种选好,播种密度控制好,再加做好田间管理,离丰收就不远了。”陈杰洪说,这片稻田里种植的是“皖垦糯1号”品种,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糯稻与粳稻相比,统防统治的工作量更大些,但是销售价格也更高了,收益还是很可观。唯一让自己头痛的就是人力成本过高。“我们这个村在家的农民少,即便是留守的妇女和老年人,一天少了100元也不愿意干农活。所以在成本开支上,现在最大头就是人力成本。”陈杰洪说,自己特别希望农业科技部门加大科研开发,在未来种粮过程中可以实现“农药化肥一体化”,即把喷施农药和施加化肥在一个环节一并完成,以便大大地降低人力成本。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