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花生地里“读”农事


时间:2014-10-0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点击:

  一个礼拜的连绵秋雨后,天气总算放晴,山东省枣庄市东城头村地里的庄稼逐渐进入收获时节。

    村里62岁的老汉张士具家种了12亩地,其中有1亩多花生可以收获了。日前,农业部“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活动调研组如约来到张老汉家的花生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收花生的活不需要什么技巧,归拢花生茎叶,然后稍用力就可以把地下的花生连根带果实一并拔起。最近雨水特别多,花生秧干得比较早,很多花生在地里拔不起来。这个时候就得蹲在地里,用手将花生一颗一颗地刨出来。”张士具向调研组成员们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着要领。

    除调研组的5个人之外,老张还请来两个亲戚帮忙。他们都已69岁,但身子骨还硬朗。记者在“拉呱儿”中了解到,村里还干农活的人,大都是这样的“老把式”。

    老张的这片地土质不太好,种不了省工省事的玉米,就拿来种花生。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在今年丰收的情况下,一亩地的花生晾干大概有500多斤,现在干花生是4元/斤,这些能卖2000多元钱。而生产投入方面,种子200多元,4袋化肥560元,地膜90元,这样粗算下来共计800多元。“刨掉物化成本,这一亩多的花生也就能赚个1500元钱,还不算人工费用。”

    老张播种和收获都是请自家的亲戚来帮忙,不付工钱。“若是雇人干活,一天至少也得70元钱,还得管三顿饭。若是连种带收全算下来,就没什么收益可言了。”

    下午6点,农用三轮车跑了几个来回后终于把地里的花生拉完,带着丰收的喜悦、满身的酸痛和深深的思考,调研组成员都回到了住地。

    “一亩二分花生地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农业生产的辛劳,农业生产不仅仅是田园诗,更是一颗颗摔八瓣的汗珠子;感受到了农民生计的艰辛,即便今年这样‘多收了三五斗’,收益水平也无法让农民舒展笑颜;感受到了解决‘谁来种田’问题的紧迫,中国农业发展任重道远。”调研组组长李伟毅对记者说。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