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阳广霞 通讯员陈燕舒垃圾焚烧场环评、听证被质疑存在黑箱操作、填埋场设在水库旁导致水质下降、粤东西北空气质量下降……昨日,广东省环保厅厅长李清携各处室负责人上线《民声热线》节目,垃圾处理、空气质量成热点话题。
垃圾焚烧场被疑“黑箱操作”
昨日,在《民声热线》节目中,有来自廉江的村民来电称,横山镇、新民镇、石岭镇等镇交界处的七星岭附近,正在建设一个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但开工前政府并没有按程序公开征集村民意见,村民们质疑整个听证、环评、风险评估存在“黑箱操作”。《民声热线》记者拿到的资料显示:75个村委会盖章投诉环评意见调查表没有发放到群众手中,还花钱骗取村民签名,更甚者,有村民反映学校要求学生来代替父母签名。
湛江市环保局领导回应,“我们都是按法律程序走的,没有发现暗箱操作。”那是否调查过到底是谁签的名?针对记者的提问,相关部门再未回应。李清称,曾经确实出现过为加快项目上线致听证会走过场的情况,将尽快核实情况予以解决。
无独有偶,媒体曾曝光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的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设在汤溪水库水源旁,因垃圾和污水流入水库,致使水库水质下降。当地环保局已发出“责令停止环境违法行为通知书”,并要求三饶镇政府及时清运垃圾并妥善修复生态,但镇政府并未严格执行要求。“县环保局对违法行为可以进行行政处罚、追责,但对于乡镇政府的行为过失,我们除了通报、建议、协调等措施之外,更多的是无奈。”饶平县环境监测站站长余文腾说。
李清认为,目前社会对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意识淡薄,加之部门监管不到位,环保工作存在与多部门协调的难题,农村生活垃圾确已成为影响饮用水源的重要源头。他表示,将在节目后尽快督办此事。李清透露,今后环保部门对违法行为除了行政处罚外,仍可有所作为。环保厅联合有关部门编制的《关于查处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日出台,将建立司法机关和环保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促进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非珠地区空气质量下降
有的垃圾焚烧场、填埋场的选址曾不被市民所接纳。李清认为,广东省每天排放生活垃圾10万吨,其中城市7万吨,农村3万吨,为保护水源,建垃圾焚烧填埋场势在必行。但要提高政府公信力,首先要进行规划,“把规划告诉大家,不要建了焚烧场之后又搞房地产”。此外,审批过程中要听取群众意见,公开报告及审批结果。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东上半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最少的是揭阳,近1/3时间不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最高的是深圳。李清称,珠三角地区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稳中有升,但粤东西北地区空气质量却有所下降,特别是PM 10,“可能跟当地房地产开发产生的扬尘有关,此外,有的地市转移了一些污染产业到粤东西北。”李清称,粤东西北将成为今后大气污染的重点治理区域,肇庆、揭阳、韶关、清远四市是“重中之重”,“环保厅将协同地方政府来采取措施”。【延伸阅读】广东垃圾焚烧厂再陷窘境 公共环境项目“一闹就停”?
公共环境项目“一闹就停”?
——广东博罗垃圾焚烧厂再陷窘境透视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杨毅沉、李建国)因群众反对意见较大,14日惠州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广东“惠州市生态环境园项目”选址尚在论证阶段,又一个垃圾焚烧厂陷入“宣布-反对-搁置”窘境。
一些公共环境项目“一闹就停”的背后,折射的是垃圾焚烧技术与成本、知情权、选址等多重矛盾。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需要新增每日20万吨的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垃圾焚烧厂“落地”难题如何解?
“上马—争议—搁置”,“生态环境园”项目引争议
广东的“惠州市生态环境园项目”,本应在9月15日公示期结束后,以论证会和听证会等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但截至目前这一程序并未被当地政府部门提及。
惠州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生态环境园项目选址尚未确定,所谓“选址已定”或“拟开工建设”实属误传,该项目选址目前尚在论证阶段。
一个“生态环境园”项目为何引发如此争议?据了解,惠州市生态环境园系列项目中包括垃圾焚烧厂项目,位于惠城区龙丰街道、江南街道与博罗县交会处,尽管当地政府表示,生态环境园与饮用水源、居民区至少保持500米以上的安全防护距离,但仍然引发公众对污染的顾虑。
从近年来广州番禺、惠州博罗、杭州、北京等地的公共环境项目事件轨迹看,最初都是引发项目周边群众的担忧,而一旦政府宣布暂缓建设或重新选址,民众情绪都会有所缓和。
惠州市政府表示,近期已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开展风向风速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文地质勘查。而在这之前该项目已公示了一个月。
从PX项目屡屡下马,到垃圾焚烧厂被迫流产,近年来,多地反复上演“上马—争议—搁置”的剧情,有的地方还做出了“永不再建”的承诺。
频繁遭遇“迟到的通知”,争议背后公众污染焦虑频现
广东博罗这一事件并非孤例,国内一些地方近年来陆续出现过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等公共环保项目建设陷入“政府宣布建设-居民强烈反对-项目被迫搁置”的困境。不仅消损着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浪费着不菲的社会成本和发展机遇。
2009年11月,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于规划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附近,在附近居民中引起巨大争议,番禺区政府被迫宣布暂停该项目。而在浙江,今年4月杭州市公示了2014年重点规划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即将在城市西部的余杭区中泰乡建造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这在杭州部分群众中也引发较大争议。
在争议之声四起的背后,公共环境项目引发争议凸显多重矛盾。
——巨量垃圾能否无毒化、经济化处理存争议。目前,北、上、广日产垃圾均达近2万吨。面对巨量垃圾,垃圾焚烧几乎成为国内大城市必由之路。但由于焚烧垃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或气体,垃圾焚烧设施净化装置能否去除毒害性长期存在争议;而前期动辄投入十几亿元,后期每吨300元以上的巨大成本是否具有经济性也值得探讨。
——知情需求遭遇“迟到的通知”。从此前番禺垃圾焚烧项目看,根据2006年广州市规划局下发的选址意见书,建设单位必须在一年有效期内领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但当地政府部门直到2009年4月才获得国土部门批准的土地预审报告。一份“迟到的通知”才将周边居民“惊醒”,凸显民众知情需求与政府公开信息之间的矛盾。
——垃圾焚烧厂为何建在密集居住区?公共环境项目选址普遍成为矛盾焦点。从全世界的范围看,将垃圾焚烧项目建在人口密集区域的并不多,西方国家大多建在工业区。但由于目前国内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和规划设计的缺陷,使得一些公共环境项目出现在居住小区周边,使选址矛盾愈发突出。
“邻避效应”扩大化,走出“一闹就停”需要解开几个“结”?
记者采访发现,在公共环境项目“一闹就停”的背后,体现出 “邻避效应”扩大化的趋势,要想走出这一怪圈,需要解开社会大众科学认识判断、政府监管能力、诚信水平等多个“结”。
在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公共环境项目规模势必将随之增长。《“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每日58万吨,其中选用焚烧技术的要达到35%,这意味着全国需要新增每日20万吨的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此前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诉求多样,加之社会风险与环境风险交织,“邻避效应”突出,一些项目的环境影响易成为关注焦点。这一方面反映出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宣传引导不够。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彭表示,政府一方面要通过信息公开透明保证民众知情权,不能搞先斩后奏,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国家层面对垃圾焚烧技术的安全与风险进行权威评估解读,加强检测并定期发布结果,在全社会形成科学认识垃圾处理的良好氛围。
“就算建设的垃圾焚烧厂技术世界一流,但好的技术没有好的运行与监督,要达到无害化效果也是未知数。”广州市民罗明海担忧地说。考虑到民众普遍担心的情绪,专家提议能否将二恶英相关标准的抽检提高到一年四次。政府监管对公共环境项目监管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
只有平衡好个体诉求与公共理性、多数利益和少数权益,共同完善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才能让每个人都能从社会发展中受益。记者在参观火烧岗垃圾填埋场。
参考消息网6月14日报道 外媒称,上百个驻穗境外媒体记者乘坐的大巴在火烧岗垃圾填埋场停下来,车门一打开,垃圾臭味扑鼻而来,有人相互调侃没洗澡,有人赶紧戴上口罩,有人用手巾捂鼻。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3日报道,记者团12日参加由广州市组织的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万人行”参观垃圾处理场活动。从6月10日起至7月4日,公务员、志愿者、学生、记者等超过1.1万人,将分14批参观广州市的垃圾处理场。
记者们眼前就是一座超过78米高的“垃圾山”,番禺区的全部垃圾每天都运到这个占地面积44.33万平方米的填埋场。自1990年正式使用后,垃圾填埋处理量已从最初的每天300多吨增加至2000多吨。
报道称,政府安排的参观地点饶有深意,先是到番禺臭气熏天的火烧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再到不带恶臭的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前者是填埋场,后者是焚烧厂,这“一臭一不臭”的强烈对比,估计意在让参观者亲身感受并理解垃圾处理由“埋”转“烧”的必要性,打着垃圾分类的旗号,实为争取舆论支持建造焚烧厂。
据报道,广州市已确立垃圾焚烧是未来垃圾处理的大方向。
据介绍,广州目前已经建成、正在建设和规划待建的垃圾焚烧处理厂共有七处,当局安排参观的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就是其中之一。名称上虽是电厂但其实就是焚烧厂,因为每吨生活垃圾可“烧出”大约400度电。
报道称,对于民众最为关注的垃圾焚烧所排放的二恶英有害物质问题,政府回应称,在垃圾焚烧过程中,焚烧炉炉膛里的温度保持在摄氏850度以上,再加上风形成的湍流,把垃圾反复充分燃烧,使二恶英完全分解。
报道认为,兴建垃圾焚烧厂面对的另一问题就是“邻避抗争”——不要建在我家后院。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何镜清在接受访问时说,政府采取“开放式监控”,附近村民成立的监督小组每天都可到热电厂查看烟气的排放。不过,据了解,部分村民仍对垃圾焚烧厂不放心,他们称:“有时还是会闻到异味”。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