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今年以来,岳西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两品三化”战略,探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发展升级版。全县上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特色农业亮点频闪。
特色农业全面“开花”
金秋时节,岳西毛尖山乡板舍村如诗如画,到处都是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色泽鲜亮的茄子、修长青翠的瓠子、扁长多肉的四季豆,采摘、称重、分拣、装袋、运输,一车车绿色无公害的高山蔬菜从这里运往山外,成为城里人餐桌上一道道健康的美食,也鼓起了山里种植户们的钱袋子。“今年以来,我们基地的蔬菜产值已达到200多万元,每天都有3至4万斤的蔬菜运往杭州、上海、宁波等大中城市,每天销售额有近6万元。除了主打的茄子、瓠子、四季豆和辣椒外,今年我们又种植了西红柿、花菜、豇豆等新品种,收益都非常好。”毛尖山云峰有机蔬菜基地负责人金召说。
7至10月是高山蔬菜采摘、销售旺季,该县高山蔬菜发展呈现稳定增长态势。除高山蔬菜外,该县的各项特色种养殖也是全面“开花”。午季粮油喜获丰收。全县夏收粮食面积4万亩,同比增长4.25%,总产量6700吨,同比增长4.67%;夏收油菜籽面积3.1万亩,同比增长3.33%,总产3600吨,同比增长2.86%。茶叶长势良好,春茶生产总体呈现“产量明显增加、品质有所提高、价格基本稳定、销售保持顺畅”的良好势头。全县茶园面积15.44万亩,采摘面积13.45万亩,同比分别增长2.66%、3.14%;春茶总产量2320吨,增长7.5%,产值3.94亿元。春蚕生产指标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春蚕发种量位居全省第一,共饲养春蚕种30060盒,增长18.96%;春茧产量1622吨,增长19.53%,产值5648万元。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5.6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重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农产品加工总产量25.27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68%。
为巩固发展标准化产业基地,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该县创建了一批绿色、生态、高标准的特色农业基地。上半年新建各类高标准特色种植业基地7900亩,其中茶园4000亩、桑园1180亩、中药材等多经作物2720亩;建立茶叶良种母穗园和扦插圃1600亩,建设“强桑1号”桑树新品种示范园1个,发展桑枝木耳30多万棒,试种红心猕猴桃200亩。大力引进和推广云鲫、鲟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发展茭白(稻)田综合种养6000亩,其中茭白田养甲鱼320亩;网箱、工厂化养殖1.2万平方米。出栏生态黑猪2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35%。
探索创新致富路
8月中旬,该县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秋茶机采现场会。在冶溪镇琥珀村高标准茶园里,3台采茶机循环作业,快速采摘着茶叶,大大提高了采茶效率。“我家有50多亩茶园,以前采摘完春茶之后,茶园基本都处于闲置状态。现在开发夏秋茶,自采用机械采摘之后,我家的茶叶收入大大增加,平均每亩净产值达2000多元,一年能增收10余万元。”冶溪镇金盆村村民刘国政说。
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创新致富新思路,该县以科技服务为抓手,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良种良法,发挥高产创建、绿色示范和品种展示区(园)、区域试验示范作用和功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除大力推进夏茶开发、推广机械化作业外,还推广应用粮油作物良种18万公斤,水稻旱育稀植16万亩,建立机插秧示范片3000亩,水稻、玉米新品种展示园120亩。同时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组织180名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进村入户,围绕农民需求和农时需要,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和“三夏”生产等一系列服务指导活动。
为培育推荐优势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该县积极探索创新宣传和销售模式,大力宣传推介农特产品,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加大广告投放宣传力度,协调6家骨干茶企在合肥金寨路收费站通过大型LED显示屏进行广告宣传,在合安高速沿线投放高炮广告10块。加强展示展销推介,先后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参加第十四届安徽名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2014年安庆市绿色有机农产品(合肥)年货展销会和中国(安徽)第八届茶产业博览会等,取得良好的宣传推介效果。推进品牌建设,启动岳西翠兰价值评估、名山公司“岳西黑猪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和中国名茶之乡申报工作,“岳西翠兰”和“良奇”商标被认定为最新中国驰名商标,填补了安庆市茶叶中国驰名商标空白。强化市场营销,召开茶叶销售形势座谈会,举行新茶上市品鉴会,建设茶叶专业超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销售模式,扩大销售渠道。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公益宣传,配合央视7套、江苏卫视开展《岳西翠兰手工制作工艺》《从农田到餐桌——走进安庆》和《一茶一江南 翠质兰心》等专题片拍摄,邀请青年歌手演唱歌曲《翠兰说》,完成歌曲MV拍摄工作,并于8月27日在北京召开大型歌曲发布会。
“今年,我县在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探索出了新的宣传、销售模式,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提高了销售量,让老百姓不离土不离乡就实现了致富增收,这种幸福发展之路已然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一大创举。”岳西县农委主任王学放介绍说。
“龙头”引领促增收
今年3月16日,岳西翠兰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并召开第一届成员大会,全县32家茶叶以及社会化服务型合作社理事长作为成员参加会议,安徽良奇公司董事长、香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秦名祥当选为联合社第一届理事长。这是该县成立的首家茶叶合作社联合社,同时又相继成立了康圣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该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96家,合作社联合社的成立,有效克服了分散的小型合作社的发展弊端,破解了合作社“小微”困局。这种抱团式发展,通过“大手拉小手”,发挥“组合效应”,将合作社从“小舢板”升级为“大旗舰”,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加强了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步掌控了市场的“话语权”,有利于解决发展资金短缺、产业链融合度低等问题。“我们联合社成立的原则就是希望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和利益均配,以促进我县茶叶发展,带动茶农增收。目前联合社已经为成员印制了统一包装,统一标识,打造自有品牌。同时我们良奇公司还收购了联合社成员的60吨茶叶,为他们提供出口茶销售渠道,以提升市场占有率。下一步,我们还将联合其他合作社成员一起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解决‘融资难’问题。”秦名祥介绍说。
在打好“组合拳”,做大“旗舰”品牌的同时,该县还进一步规范引导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齐头并进的趋势。截至目前,该县共有涉农企业660余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9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家庭农场88家。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不同的经营模式,建基地、树品牌、拓市场,已成为该县带动农户增收,推进农市对接、农超对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翔 储冬云)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