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业态,以其休闲、生态的特质,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之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丰富城乡居民生活、拓展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
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业态,以其休闲、生态的特质,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之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丰富城乡居民生活、拓展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利用环城游憩带(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 ReBAM)理论,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对比分析相联系的研究方法,从趋动力系统、吸引力系统、支持力系统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提出了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式——由内而外分为近郊区观光带、中郊区休闲带和远郊区度假带,分别分析了各个区域的景观特征、居民游憩行为、区位优劣差异,并就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方向和措施。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SW0T分析法,通过取得第一手的实地数据,研究了位处重庆市环城游憩带之远郊区度假带的双桥区,其乡村旅游发展所具有的内在优势和不足,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与环境优势、区位优势、政策措施优势;其劣势主要有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旅游产品存在缺陷、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区域合作与统筹安排、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水平低、市场营销渠道十分狭窄等;其发展机遇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政策机遇”、休闲经济时代到来提供的“市场机遇”、位处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带来的“开发机遇”、与大足石刻等形成旅游资源“互补机遇”;其面临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困难较大等方面。通过研究,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双桥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包括:理念创新,规划先行,高标准开发乡村旅游;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和引导;以龙水湖景区开发为龙头,精心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千方百计筹措旅游业发展资金;加强宣传和促销工作;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论文大纲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外研究动态
2.2 国内研究动态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1 研究思路
2.3.2 研究内容
2.3.3 研究方法
3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和发展
3.1 重庆市旅游及其乡村旅游发展
3.1.1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3.1.2 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3.2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
3.2.1 趋动力系统
3.2.2 吸引力系统
3.2.3 支持力系统
3.3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
3.3.1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式
3.3.2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点及开发模式分析
4 双桥区与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关系分析
4.1 双桥区概况
4.2 双桥区在重庆市环城游憩带中的定位
5 双桥区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5.1 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
5.1.1 对调查问卷的说明
5.1.2 数据的统计处理
5.2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5.2.1 游客人口特征
5.2.2 旅游行为特征
5.2.3 游客意见反馈
5.3 双桥区乡村旅游发展评价
5.4 双桥区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5.4.1 优势(Strengths)
5.4.2 劣势(Weaknesses)
5.4.3 机会(Opportunities)
5.4.4 威胁(Threats)
6 双桥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6.1 理念创新,规划先行,高标准开发乡村旅游
6.2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和引导
6.3 以龙水湖景区开发为龙头,精心打造乡村旅游产品
6.3.1 龙水湖基本情况
6.3.2 发展定位
6.3.3 发展战略目标
6.3.4 旅游产品设计
6.4 千方百计筹措旅游业发展资金
6.5 加强宣传和促销工作
6.6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来源:论文范文中心